圖/豐子愷.護生畫集
文/林少雯
袁粲值蕭道成將革命,自以身受顧托,謀起義,遂遇害。有兒方數歲,乳母攜投粲門生狄靈慶。慶曰:「吾聞出郎君者厚賞。」乳母號呼曰:「公昔有恩於汝,故冒難歸汝,若殺郎君以求利,神明有知,行見汝族滅。」兒竟死。兒存時,嘗騎一大狻狗戲,死後年餘,忽有狗入慶家,遇慶於庭,嚙殺之並其妻,即向所騎狗也。──虞初新志,朱幼蘭書寫
此故事非虛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是關於南朝宋大臣袁粲被奸臣所害,而延伸的一連串事故,被收錄在《虞初新志》一書中。
袁粲是一位忠臣,官至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泰豫元年南朝宋太宗明帝劉彧逝世後,廢帝劉昱繼位,蕭道成、褚淵、劉倓與袁粲等幾位大臣共掌朝政,領石頭戍軍事。後來蕭道成謀反,殺廢帝劉昱,封齊王。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反蕭道成,袁粲和劉秉祕商殺蕭道成。蕭道成遣部將戴僧靜聲討袁粲,戴僧靜率領部下越牆衝進城裡;袁粲之子袁最,以身護其父,被刀砍傷,血流不止,袁粲對袁最說:「我不失為忠臣,汝不失為孝子。」隨後父子都死於刀劍之下。當時石頭城有一首民謠:「可憐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褚淵生!」
袁粲遇害後,幾歲大的小兒子由乳母帶著逃離袁府,投靠袁粲的門生狄靈慶。狄靈慶說道:「我聽說官府正在懸賞捉拿袁家小兒,有重賞呢!」乳母聽狄靈慶這麼說不禁嚎啕大哭,並說:「我家主人公從前有恩於你,我們才會想到來投奔你,希望得到你的庇護。你若殺了袁家小公子以求重賞,神明有知,天理不容,將來會有報應,你狄家會被滅族的。」
狄靈慶無動於衷,還是將袁家小兒的行蹤報告官府,乳母和袁小公子終被殺害。
袁粲的小兒子死後約一年多,有一天,忽然有一隻高大俊偉的狗跑進狄靈慶家中,將狄靈慶和他的妻子咬死。這隻大狗就是袁粲的愛犬,袁粲的小兒子生前最愛跟這隻狗一起玩,還經常將狗當馬騎,人狗之間感情深厚。
都已事過境遷一年多了,這隻忠犬卻仍心懷怨恨,伺機為主人報仇。人們都知道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是對復仇心切的忠犬來說,牠終於得遂心願;對恩將仇報,昧著良心將恩人送官府而領取重賞的狄靈慶來說,可是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