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光東
清代乾隆皇帝喜歡江南風景,尤其能見景生情,出口成章的紀曉嵐學士,是他陪伴的詩文搭擋,二人一唱一和,充滿著濃濃的幽默氣氛,不會有枯寂無聊,寂寞難耐之感。
一天,見江中一葉漁舟搏浪划行,即令紀曉嵐據景吟賦七絕一首,且要含有十個「一」字。這位才子博學機靈,略加沉思,脫口吟道:「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聲笑,一人獨占一江秋。」二十八個字含十個「一」字,畫出一幅恬靜的漁舟晚景,文句清爽,琅琅上口。
做過濰縣知府的鄭板橋,其詩、書、畫聞名於世,擅畫蘭和竹。他在一幅畫上題聯:「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這三個「一」字用得如數家珍,將清高品德寓之於物十分貼切。
清代女詩人何佩玉寫過一首「一」字詩:「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夕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這首詩也有十個「一」字,但用得巧妙,並不感到重複。
清代張伯行以清廉剛直、政績卓著而彪炳史冊。他在福建和浙江任巡撫、總督時,極力反對以饋贈之名,行賄賂之實。曾寫了一篇禁止饋贈之檄文:「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事,廉恥實傷;若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言簡意賅、正氣凜然。
張伯行這篇檄文,慷慨激昂,言詞懇切,揭櫫了為官者之病態,暴露出為官者之醜行。盼為政者應把這篇檄文,作為座右銘,以正官箴,毋負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