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充滿朝氣與活力,拓展許多普眾美學欣賞的收藏。圖╱陳東尼
文/記者李碧華
台北市的新藝博覽會才剛閉幕,粉絲已開始搶購明年度卡位早鳥優惠外,ART TAIPEI 國際藝術博覽會本月又將登場,超過兩百家畫廊報名,一百五十家國內外頂尖畫廊與會,此盛況足以顯現藝術市場活絡嗎?「以全民藝術的觀點欣賞藝博,的確充滿朝氣與活力,因為訂價親民,也拓展普羅大眾對美學的收藏。」
收藏家陸廣浩說,可惜的是主客雙方都太過用力把博覽會當賣場而廣拓財源,轉移了美學焦點。設計零元拍賣來增加庶民收藏雖算好事,但未精心布局搶拍,反而賤賣藝術,另一方面拉長時間、躁音四響,導致全局失控。「只因主辦、協辦與拍賣官……等核心人士彼此都是老朋友,年年在博覽會見面,礙於情面,又不便評價。」陸廣浩建議,為卡位獲得早鳥優惠價,藝術家先別急著簽約,加速後輕踩煞車是必要的,「再多多去了解辦展經驗、單位財務收支平衡、媒體行銷、效益評估、買氣典藏熱度、藏家蒞臨多寡、專業口碑評價…等。」
漂亮數據的背後,或許也有許多學習與改善以提高作品水平。「博覽會普遍空間規化不甚理想,藝術家也缺乏市場及擺設經驗,畫作掛滿整面牆,無法突顯作品美感價值與個人特色,全場鬧哄哄,甚為可惜。」陸廣浩分析,每個攤位發出百張貴賓卡邀請朋友與藏家前來,「換言之,參展者需要運用自己有限的人脈做展售行銷,這一塊需要相當的專業,並非人人都足以勝任。」陸廣浩估算說,世貿三館一場四天,租金總共兩千萬,「主辦單位雖可預支墊金保證,但平衡收支還是有困難,如何爭取政府單位補助?真正買票前去觀賞的藝術愛好者又有幾成呢?」
因為售票並非博覽會主要訴求,因此無人專責按記進場人數。採取貼圖特惠的方式,用身分證編號來感應免費入場,更無法從邀請卡去判斷真正買票人數,喪失市場調查機會。「投資並不等於喜愛藝術,所以藝術家總是辛苦耕耘,但望明年能改進。」陸廣浩認為。
參展6點經驗
❶尚未回本,因賣出都是特賣品,大部分人都是朋友買,小畫賣出較多,較符合博覽會的目的,
❷鼓勵藝術走入一般家庭,0元拍賣活動令藝術家詬病。每個人際遇、人脈不同,不可相提並論。
❸購買展位多的優先選位子,便宜展位遠離活動區不吵雜,反而可以好好看畫。
❹成本沒有攤平,但是回饋很多,人脈的拓展非短暫可期,想讓有心人看到,路要慢慢走的。
❺關於場地價格,協會態度很硬,先訂先選,還有早鳥優惠,如此而已。
❻只能說利弊都有,人潮很多,又有許多活動,但是嘈雜,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