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南韓代表性財閥之一的三星,近來灰頭土臉、愁雲慘霧。三星電子推出的最新款手機Galaxy Note 7,費心研發與鋪路後,好不容易九月正式發售;原獲消費者不俗評價,各地卻屢傳電池問題,導致機身冒煙與爆炸的嚴重事故,陷危機。
三星先是公告回收機種,建立新型軟體升級與系統防控措施,遏止災難重演;沒想到,重新上架後不久,又發生手機在飛機上爆炸,消費者陸續投訴手機冒煙,造成身體傷害等問題,迫使三星宣布中止販售機種,停止生產,並要求用戶停止使用,受理退換貨與補償事宜;Galaxy Note 7 遂成三星最短命、也最快絕種的機型。
第一次危機出現時,三星公告宣告召回的策略,亡羊補牢,勉強獲輿論正面評價為負責表現;但二次「絕種」事件發生,各界對三星的批判,排山倒海而來。
最大問題在於,研發團隊為何在性能測試階段與第一次出問題時,都無法預測、重現或分析「機身自燃」的問題。
為求與蘋果手機及近來崛起的中國大陸平價品牌競爭,三星企圖心強旺,積極突破創新,但研發與販售流程,顯然是過於猴急。
韓民族「求快」、「趕鴨子上架」的性格,在這起風波中一覽無遺,反倒讓形象遭受重挫。
事件不只對三星自身有影響,事實上,三星電子部門不僅是全三星集團重要支柱,也一手撐起南韓經濟發展。去年三星電子營業額達二千三百六十一點八億美元,占南韓國內生產毛額近百分之十四;其中過半業績來自手機通信與網路部門。
我們常說南韓是「三星共和國」,有南韓學者表示:「三星若塌了,南韓就會有二次金融危機。」這其中,三星電子的一舉一動,在在牽動南韓經濟命脈。
目前三星手機事件對南韓經濟產生的直接影響,得花時間分析評價;但包括兩次召回、中斷生產、與消費者補貼等,粗估將第四季造成在營收數字十七點八億美元損失,為三星電子造成打擊;另外,本次事件會連帶打擊自身與其他韓系品牌信譽,對南韓往後出口有不良影響。
在推出新機種挽救頹勢前,三星電子得靠仍在市場占優勢的半導體及顯示器的銷售,同時穩固平價機種在大陸、印度、東南亞與非洲地區持續獲得消費者青睞,才能固守江山。
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這幾年屢次傳出健康問題,將經營權傳給長子─現任副會長李在鎔的接班體系,還未穩固。
在南韓內需不振、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出口萎縮,還有智慧型手機市場漸趨飽和、背腹受敵的現在,大環境對三星而言,已存在諸多挑戰,如今又碰上手機停產事件,更為集團帶來打擊,內憂外患。作為牽動南韓經濟的無影手,三星如何化解這次危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