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孟璇(台北市/DTRE德天國際地產資深分析師)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計,台灣未來五至十二年間,人口將負成長,顯示出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對經濟社會影響不容小覷,是全世界全世代的難題。
許多無殼獨居老人,在有限負擔能力下,承租幾坪違法隔間房,這種房間通常不合居住條件需求、環境不佳,有消防及建物安全疑慮,更要面臨租約到期搬遷的壓力。
即使政府陸續推出許多老人服務計畫,問題在但無法掌握有需求的高齡者,再多再好的政策,也是紙上談兵。
較理想的獨居高齡族住宅為十五坪左右套房,老人社區一大缺點,是未能將「健康」與「臥床」的高齡者分離,試想,身體已漸老化、心靈隨之脆弱的人,成天看到高齡者臥病情況,心理壓力怎能不大?
實際訪問結果,弱勢老人住進老人住宅,最大恐懼在於「家」的歸屬感被剝奪。
老人住宅政策,並未從老人心理層面出發,不能落實社區安養功能。
另一個高齡化社會問題,是許多地區嚴重院病床不足、醫護人員超時工作,問題愈來愈嚴重。
平均壽命延長,並不代表健康餘命延長,延緩高齡者生心理機能退化,提升高齡者技能水準,甚至有生產力的老化,就應思考未來勞動人口配置該如何因應,必須仰賴高品質醫療技術水準,與更多醫療及照護人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