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典 魔幻寫實 卡爾維諾

文/朱玉昌(資深出版人) |2016.10.16
3966觀看次
字級

文/朱玉昌(資深出版人) 圖/時報文化提供

好奇地拿起他放置在駕駛座旁的一本新書,翻著翻著竟著了迷似的,一路上根本沒仔細聽他說了些什麼。書名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閱讀記憶中,從來不曾讀過這麼一本既俏皮又魔幻的小說,下車時,經得他同意,將這本借來的書徹夜未眠地一口氣讀完。

必須讚嘆,這本書真是有意思,故事中男主角買了本書,書名就叫《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他入了神的讀著,情節正當高潮處,後頭頁數煞風景地出現裝訂錯誤,只好抱著中斷的心拿去換書,恰巧,女主角也碰上相同情形。

換回的書,居然內文和先前故事兜不攏,妙的是,主角被這無關的內容深深吸引,當又讀得出神時,同樣問題再度發生,就這樣反反覆覆折騰,男主角啟動一段為自己、也為女主角追尋下文的旅程,歷經一波數折,讀了十本不同形態小說的前面章節之後,赫然發現,原來所有故事的發展並非重點,都只為服務一個圓滿結局而已,故事最後,這對書店相遇的男女主角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束。

小說結構顯然用了誇張手法,但高明的技巧就隱藏在那十本小說的書名上,《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泊克鎮外》、《從陡坡上斜倚下來》、《不怕風吹或暈眩》、《在逐漸累積的陰影中往下望》、《在一片纏繞交錯的線路網中》、《在一片穿織交錯的線路網中》、《月光照映的銀杏葉地毯》、《環繞一空墓》、《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將書名串聯起來,正是作者為這本小說架設的一種愛情觀,藉由十本書整合出細膩的創作思想。

這是第一次接觸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作品,閱讀經驗有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欲罷不能的感受,自那天後,特別花了點心思去蒐羅他的中文版作品,可惜除了允晨版《阿根廷螞蟻》和已經絕版買不到的駿馬版《半身子爵》外,均無所獲,主因當時台灣的讀者對這位作家太陌生了。

印象很深刻,那年是歐盟成立的一九九三年,時報出版「大師名作坊」順勢推介了卡爾維諾,年初出版《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年底再推出《看不見的城市》,這兩本著作是卡爾維諾創作末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記憶也是一種累贅

《看不見的城市》以元朝為背景,敘述馬可.波羅向元世祖忽必烈述說他遊歷帝國中各個城市的所見所聞,作者藉助馬可.波羅之口闡述城市為何存在與滅亡,書裡寫道:「隨著時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東西才會消失,不管是城市,愛情,還是父母。」

書中名句有時像拿一根針直接戳破虛假:「虛假永遠不在於詞語,而在於事物自身。」因此,「人到生命的某一時刻,他認識的人當中死去的會多過活著的。這時,你會拒絕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見的每張新面孔都會印著舊模子的痕跡,是你為他們各自佩戴了相應的面具。」

偶爾又再嘲諷地說:「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為了自己的想像搬去一個城市。」而忽略掉「記憶也是累贅,它把各種標記翻來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看不見的風景決定了看得見的風景。」所以,「有一根看不見的線把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連接起來,瞬間後又鬆開,在兩個移動著的點之間拉緊,迅速勾畫出新的圖案,這樣,這座不幸的城市每時每刻都包含著一座快樂的城市,而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這本小說表面談的是城市樣貌,實際上卻是隱喻人類文明的整體進程,書中提出十一種值得玩味的議題,包括城市與記憶、欲望、符號、眼睛、名字、死亡、天空、貿易、信仰、文化、結構等間的交叉關係,真正的意義在說明完美城市是看不見也不存在的,它只留存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瀏覽的小說,哲學含量極深,深到每句話若不仔細思考將會不知所云,而在認真咀嚼每段文字時,卻已不自覺地掉入作者所預設的城市陷阱而無法動彈,或許,真該捫心自問,自己對生長或者所處的環境究竟了解多少。

正因為這兩本書創作理路的特殊性,不久便引起台灣文化知識與學界的反響,市場需求很快地讓書本一刷再刷,之後,卡爾維諾作品陸續被翻譯出版,五年後的一九九八年,時報出版正式取得卡爾維諾遺孀艾瑟(Esther Calvino)女士的首肯,在台灣正式整編「卡爾維諾作品集」。

啟發自己的價值觀

卡爾維諾作品受到舉世矚目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第一,無論作者身處在那個創作階段,皆有其獨到的邏輯思維,進而能刻畫出每部作品大相逕庭的生命風格,並維持住一貫的「魔幻寫實」特色。

第二,具有隱身的指導者魅力,作者絕對善於語文修辭,藉由譬喻和轉化技法一一將故事帶入超現實的抽象異境,讓讀者徘徊在既迷離又現實的空間,在不停變幻的迷濛中摸索出現實的軌跡,從而啟發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按理,時間往前推移,伴隨文字里程下的知識出版,應該如同科技進步般愈發地日新月異,弔詭的是,好作家、好作品似乎愈來愈難求,這是現今出版界與讀者面臨的最大窘境。每年十月十五日是卡爾維諾冥誕,他揮別世間三十餘年,如他這等世界文壇史上舉世無雙的類型作家何時再臨,我們等待著。

卡爾維諾創作年表

→第一階段 五○年代前

《蛛巢小徑》(Il 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1947)

→第二階段 五○年代

《分成兩半的子爵》(Il visconte dimezzato,1952)

《阿根廷螞蟻》(La formica argentina,1952)

《義大利童話》(Fiabe italiane,1956)

《樹上的男爵》(Il barone rampante,1957)

《不存在的騎士》(Il cavaliere inesistente,1959)

→第三階段 六○年代

《馬可瓦多》(Marcovaldo ovvero le stagioni in città,1963)

《宇宙連環圖》 (Le cosmicomiche,1965)

《零時間》(Ti con zero,1967)

《命運交織的城堡》(Il castello dei destini incrociati,1969)

《困難的愛故事集》(Gli amori difficili,1970)

→第四階段 六○年代後

《看不見的城市》(it:Le città invisibili,1970)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1979)

《帕洛瑪先生》(Palomar,1983)

→遺稿整理

《在美洲虎太陽下》(Sotto il sole giaguaro,1986)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Lezioni americane. Sei proposte per il prossimo millennio,1988)

《在你說「喂」之前》(Prima che tu dica 'Pronto',1993)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