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 范欽慧搶救寂靜 用聽覺素描大自然 郭士榛 |2016.10.09 語音朗讀 23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范欽慧提供 圖/范欽慧提供 圖/范欽慧提供圖/范欽慧提供圖/范欽慧提供圖/范欽慧提供 文/郭士榛 圖/范欽慧提供 走進只有蟲鳴鳥叫的深山,你可以清楚分辨是什麼鳥、什麼蟲在打招呼嗎?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她是聆聽記錄大自然十七年的野地錄音師,在她腦海中,早繪有一張屬於台灣的聲音地圖。范欽慧說:「在自然中,我感受到靜謐和諧的美好,但也意識到有多少聲音,在我們無感無知的狀況下已成絕響。 范欽慧表示,「寂靜」也算一種聲音,如果有一天,「寂靜」像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變成了珍稀的存在,人們該怎麼辦?范欽慧為搶救「寂靜」,多年來走遍台灣,在各地錄下自然天籟,這趟尋聲之旅不只在台灣,還走向國際;不只在陸地上,甚至海平面下都有她的追尋。 范欽慧透露,她是閱讀了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的著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一時動念寫信給戈登,戈登以一顆石頭為儀式,展現自己維護寂靜的決心,他也將范欽慧寄送的石頭,擺置在霍河雨林那「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之地上。這顆秀姑巒溪的石頭後來回到范欽慧手上,開啟她自己的守護聲音行動,也觸動了書寫《搶救寂靜: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的念頭,推動「台灣聲景協會」的誕生。 用聽覺素描大自然 十萬字的《搶救寂靜》是台灣第一本探討聲音的自然書寫,一個野地錄音師的探索之旅。像是石頭牽引,讓范欽慧透過旅行、訪談的方式,將日本聲景專家大庭昭代及鳥越惠子、台灣動物聲學專家姜博仁等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故事與經驗,交織成一股聲音保護的力量,也建立自己的聲音地圖。 范欽慧出生台北郊區,自小就喜歡蝌蚪等昆蟲與自然生態,但過去的教育體制剝奪了孩子的好奇與興趣。直至研究所畢業,回台任職《天下雜誌》,參與鄉土教育專題,採訪許多動物及自然生態專家,才喚醒自己心裡的聲音:「終與我所鍾愛的相遇。」 辭去雜誌社工作,她選擇成為獨立製作人,她想做一個和大自然有關的廣播節目,向教育電台遞出「自然筆記」的案子,到野外記錄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用聽覺素描大自然」,當起野地錄音師。 野外錄音工作讓范欽慧深覺「聲音應該要被關注。」她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初製作節目那年,關渡自然公園還沒畫定為溼地公園,她循著賞鳥人口中的小徑,沉浸在這豐富自然寶藏中。如今,此地雖然受到國家保護,卻多了腳踏車步道,再也無法自在賞鳥享受寧靜,「夢想就這麼被切斷,人們渾然不覺。」 范欽慧直言,人類肉眼可以見到山、樹被切掉,卻不知失去多少鳥兒的歌聲,還有許多依附在其中的生態,以及失去人類創意靈感的鏈結。她認為,保護聲音,也是保護人與土地。 本來不懂賞鳥的范欽慧,是在美國念碩士時開始,朋友帶她到森林看「冠藍鴉,聆聽牠的鳴叫後,范欽慧的內心彷彿有個東西被開啟,她開始覺察追尋聲音,存在的空間感完全不同了。 「聆聽大自然聲音,是為了重新發現自己,重新發現與這塊土地的連結。」范欽慧說,自然的寂靜裡處處是聲音的風景,但「聲音教育」在台灣是可怕的空白,太多人在大自然裡嘻笑喧嘩,太少人認真傾聽,沒有人知道裡面蘊藏著溫柔又堅定的力量,以及療癒的密碼。 童年時的范欽慧看著媽媽對著錄音機唱歌,歌聲還能從機器播出來,引發七歲女孩好奇心。她開始錄爸爸的打鼾聲、錄窗台外鄰居嘰哩呱啦的說話聲,放學後一個人在家時,還會對著錄音機自編自演、彈琴唱歌,一段一段地錄,錄了好多卷。 但有天她放學回家,聽到家中客人爆出的歡笑聲,她發現媽媽正播放自己所錄的聲音,心中感到憤怒、尷尬,客人離開後,范欽慧一卷一卷地洗掉自己的歌聲、自己的故事,媽媽只來得及搶救一卷。「到了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媽媽把那一卷錄音帶還給我。」憤恨早已不在,重聽童年的錄音,反而後悔毀了那些帶子。她當然不知道這排遣孤獨的方式是她日後成為專業廣播人、田野錄音師,開闊生命視野的重要伏筆 進入少女時期後范欽慧便忙於升學,直到一九八六年,讀大三的她為作廣播節目作業而重拾錄音機。為了找資料,她從政大民族研究所找到中研院,台灣第一位民族音樂學博士呂炳川所錄下的布農族八部合唱〈小米豐收歌〉震撼了她的聽覺,內心澎湃不已。整個學期就這樣借了哥哥的Sony 隨身聽、拿了媽媽的卡拉OK麥克風往部落裡跑,也迷上田野 。 范欽慧到了三十三歲時才決定當媽媽,頭一胎荳荳在四月底出生,「五月時的台灣藍鵲進入育雛期,開始在叫了,我把才滿月的女兒包一包帶上大屯山,去聽那聲音。」荳荳和芽芽從小就跟著上山下海,讓媽媽在萬籟聲中哺乳他們。「我很感謝我老公,他一直默默地幫我,甚至有段時間還留職停薪,因為餵母奶沒有辦法斷,所以我去拍片的時候,他陪小孩玩,時間到了就把小孩抱來喝母奶,孩子的生命歷程是用這樣的方式維繫的。同時他也幫助我完成計畫。」 前一篇文章 邱祖胤 書寫台灣產婆議題 下一篇文章 閱讀經典 魔幻寫實 卡爾維諾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8【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流量國度》顛覆世界 造就自媒體盛世【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