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現形記 致命的錯誤

丹尼斯.巴維瑟&海珂.勒克 譯/顏徽玲 |2016.10.09
1182觀看次
字級

醫界現形記 致命的錯誤
文/丹尼斯.巴維瑟&海珂.勒克 譯/顏徽玲

錯誤的判斷使一名日本患者差點喪命:四十九歲的患者意外失去一截手指,外科醫生照一般程序處理這個狀況──兩周後,患者卻在死亡邊緣掙扎。醫生做錯了哪一步?

對這名大村市的手部外科醫生來說,處理這個意外傷害跟例行工作沒什麼兩樣:四十九歲的病人在工作時,右手被放在水泥地上的瓦斯瓶壓傷。他的中指最後一節因而斷裂,無名指骨折。因為工人受傷時戴了手套,所以他的傷口看起來很乾淨。隨即,救護車將病患及斷掉的手指緊急送入國立長崎醫學中心。

整形外科醫生馬上依照標準程序處理,他由患者右腋窩注入麻醉劑,用消毒劑清潔傷口,清除受傷皮膚碎片。醫生小心翼翼,以免微小的血管或神經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雖然斷掉手指的皮膚和肌肉被壓碎,部分骨骼也碎了,醫生還是決定要把手指縫回,先重新固定關節,並將動脈及靜脈與斷指的血管相連,右手無名指則用金屬支架固定。

手術後,病人的恢復狀況良好,他的傷口需按時換藥,並且住院觀察。然而,病患中指指尖的顏色卻愈來愈深,看來是血液供應不足。於是,醫生在兩個星期後,決定再開一次刀:他們將病患自體的皮膚連帶動脈血管移植至指尖處,好讓這個部位恢復供血。

破傷風惹的禍

六天後,病患的病況演變可謂是一場醫院歷險記,沒有人料到情況會演變成這樣──他抱怨背部愈來愈痛,肌肉痙攣,下顎無法打開。醫療團隊馬上進入警覺狀態。他們檢查新植皮膚的傷口,發現有白色液體流出,於是他們馬上打開傷口,徹底消毒。雖然傷口處沒有細菌的蹤跡,但是醫生們確定病患得了破傷風。

致病的破傷風梭菌通常存在於泥土及灰塵中,當感染時,此細菌會產生造成生命威脅的毒素。因為醫生認為傷口很乾淨,所以他們沒有立刻用低劑量的疫苗來降低病人感染的風險──這是致命的錯誤。

醫療團隊在案例報告中指出:他們應該假設病患並沒有基本的破傷風免疫力,並且應該為患者施打含免疫抗體和破傷風類毒素的注射劑。曾接受疫苗注射者約有十年的免疫力──世界上許多地方,包括日本,四十歲以上的人免疫力通常較低。

沒有適當治療,破傷風會造成生命危險。這名四十九歲的患者情況愈來愈糟,一點點光線或清潔傷口就讓他嚴重痙攣,必須使用人工呼吸器才能呼吸。他對抗痙攣達十天之久,身體才漸漸復原。

醫生終於可以減少藥物治療,病患又能自己呼吸了。意外發生後的十二個星期,病人的傷口復原得很好,他終於康復回家。意外唯一的後遺症就是輕微彎曲的手指──因為破傷風的緣故,他錯過了早期復健的黃金時期。

(摘自《醫生,我到底生了什麼病?》,平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丹尼斯.巴維瑟博士

(Dr. Dennis Ballwieser)

1980年生,醫學博士,慕尼黑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醫師及自由記者。曾為《明鏡週刊》、《南德日報》、《藥房雙週報》、《明星》、《巴伐利亞廣播》等撰寫專欄,並曾擔任《明鏡》線上健康專欄主編。

海珂.勒克博士

(Dr. Heike Le Ker)

1975年生,醫學博士,柏林DRK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曾為《新蘇黎世週日報》、《世界報》、《南德日報》、《焦點》撰寫報導,2007年起,擔任《明鏡》線上科學專欄主編;2012年起,擔任《明鏡》線上健康專欄主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