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克里斯.佛斯(Chris Voss)
全球知名的談判技巧實務人員與大學教師,顧問公司「黑天鵝集團」(The Black Swan Group)創辦人與主持人,平日提供財星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複雜情勢談判訓練課程與顧問服務。
文/克里斯.佛斯&塔爾.拉茲 譯/許恬寧
以下是所有人都有過的經驗:我們人在家,正準備吃晚餐,電話響了。接起來,是電訪推銷,想叫人訂雜誌、買淨水器、吃阿根廷冷凍牛肉——老實講,對方賣什麼都沒差,因為劇本千篇一律。先是亂念我們的名字,一點都不真心地寒暄客套一番,接著就開始賣東西。
強迫推銷的下一個步驟,就是靠預設好的流程,把我們逼上一條無路可退、沒有出口、只能回答「Yes」的死路。「您喜歡偶爾來一杯乾淨的水嗎?」「嗯,是的,可是……」「我也是。我猜您跟我一樣,喜歡喝起來不會有一股化學味道、新鮮乾淨的水,就像大地之母的恩惠。」「嗯,是的,可是……」
我們根本不想回答「是的」,可惜沒別的答案了。「您喝水嗎?」雖然此時不情願地回答「是」,只是雖說實話,但我們覺得被設計。如果能說「No」,則感覺像是被綠洲拯救。雖然答案顯然不是「No」,我們非常想說「No」,很想聽見「No」那個甜美的音節。「不,我不需要喝水,不管有沒有碳過濾都不需要。我是駱駝!」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電話推銷的技巧。電話推銷的手法,是不惜一切讓接電話的人說「Yes」,就好像說「No」世界會毀滅一樣。對許多人來說,「No」有眾多負面意涵。說「No」是在拒絕,我們很怕聽到「No」。「No」是世上最負面的字。
掌握「NO」
的藝術
我展開談判生涯前的幾個月,因為一場對話,自此對「No」的藝術感到著迷。
我進FBI時,一開始是匹茲堡分部的霹靂小組成員,不過大約兩年後,被調到紐約,進入冒險刺激的聯合反恐特遣隊。隊上會花數天數夜追蹤恐怖嫌疑犯,調查通聯紀錄,評估對方是否可能展開恐怖攻擊、手法又是什麼。我們在全美最大的城市,化解人類的戾氣,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判斷誰是真正的危險人物,誰又只是在說大話。一切的一切,令人感到目眩神迷。
第一天加入FBI後,我就對危機處理十分感興趣。命懸一線、超高賭注的緊急事件,刺激萬分,令我深深著迷。
人類的情緒很複雜,不斷變化,而且經常自相矛盾。若要讓人質被安全釋放,談判人員必須看穿歹徒的動機、心態、聰明程度,以及他們的心理強弱特質。談判人員同時是流氓、調解人員、執法者、救星、聆聽告解的神父、調查人員與和平人員——此外還扮演著更多、更多角色。
我覺得自己完全能勝任那些角色。
我抵達曼哈頓幾周後,跑到FBI紐約市危機談判小組長艾美.邦德羅(Amy Bonderow)桌前。我對談判一無所知,因此打開天窗說亮話。
「我想當人質談判人員。」我說。
「每個人都想——受過訓練嗎?」她問。
「No。」我說。
「有相關資格嗎?」
「No。」我回答。
「有任何經驗嗎?」她問。
「No。」我回答。
「你有心理學、社會學,或是任何與談判有關的學位嗎?」
「No。」
「聽起來你回答了自己的問題。答案是No,現在給我滾。」
「滾?」我抗議,「真的嗎?」
「沒錯,不要再來煩我。每個人都想當人質談判人員,你沒相關背景,沒經驗,沒談判技巧。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負責人,你會怎麼回答?你會回答:No。」
我當著艾美的面,停下來想了想。我的談判生涯不能就這樣結束,我可是嚇退過恐怖分子的人,不能就這樣離開。
「別這樣,」我說,「一定有什麼我能做的。」
愛美搖頭,給了我一個冷笑,那種「你這輩子就別想了」的笑。
「這樣吧,沒錯,的確有你能做的事:到自殺熱線當義工。當完再回來找我,不過不保證我就會讓你當談判人員,懂了嗎?」她說,「好了,現在給我滾出去。」
我和艾美講完話之後,發現我們之間的對話,藏著許多複雜的言外之意。某些字詞帶有強大的力量,表面上意思明顯的對話,底下其實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
許多人掉進的陷阱,就是把別人表面上說的話當真。我開始留意到人們雖然會玩對話的遊戲,然而重點其實是遊戲底下的遊戲。很少人參與遊戲中的遊戲,然而真正的施力點就在那裡。
我和艾美的閒聊,讓我明白「No」表面上是明確、直接的答案,但其實沒那麼簡單。這些年來,我一直回想當年那場對話,在腦中重複播放艾美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快速拒絕我。然而她的「No」其實是通往「Yes」的道路。「No」給了她——也給了我——轉圜、調整與再次檢視方向的時間,甚至提供了最重要的「Yes」能夠出現的機會。
我被派到聯合反恐特遣隊時,和紐約警方小隊長馬汀(Martin)聯手合作。馬汀那個人,總是讓人踢鐵板,不管你跟他講什麼,他都會立刻斬釘截鐵拒絕。我和他混熟之後問他原因,他自豪地回答我:「克里斯,小隊長的工作就是說No。」
我原本覺得這種不加思索的反應,代表腦子不知變通,然而我和青春期的兒子有過這類型的對話後,發現自己說了「No」之後,反而通常願意停下來聽聽兒子想說什麼。
原因是我已經靠了說「No」保護自己,這下子可以放輕鬆,考慮其他可能性。「No」是談判的起點,不是終點。我們習慣性害怕「No」這個字,然而「No」通常只是一種看法,而不是事實。
「No」的意思很少是:「我已經通盤考慮過一切,做出合乎邏輯的選擇。」「No」通常是一個當下做出的決定,目的是維持現狀。我們害怕改變,而「No」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害怕。
一切的一切,與人類需要自主權的共通天性有關。人們喜歡主導權。我們明確允許他人對我們的點子說「不」時,是在給予自主權,大家冷靜做決定,決定之後真的會說到做到,認真看待提議。
允許另一方說「No」,是在讓他們把提議握在手中,東轉一轉,西轉一轉,從各種角度好好看一看。他們在看的時候,我們可以趁機解釋與隨機應變,讓對方相信改變帶來的好處,將勝過現況。
談判專家希望聽到「No」,他們知道通常對方說「No」後,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談判。
(摘自《FBI談判協商術》,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克里斯.佛斯(Chris Voss)
全球知名的談判技巧實務人員與大學教師,顧問公司「黑天鵝集團」(The Black Swan Group)創辦人與主持人,平日提供財星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複雜情勢談判訓練課程與顧問服務。
塔爾.拉茲 (Tahl Raz)
致力於推廣有助於個人和組織改變成長的大觀念與好故事。得獎記者,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