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

文與圖/林一平 |2016.09.20
4673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佛光山台北道場十四樓的仿敦煌壁畫 圖/林一平
圖二:日本東本願寺阿彌陀堂 圖/林一平
圖三:作者畫天女圖 圖/林一平

文與圖/林一平

今年五月五日我到佛光山台北道場參訪,在十四樓看到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教壁畫,長三十八公尺,高三.六公尺,當中菩薩、天女成群(圖一),相當壯觀。而其人物造型融入現代元素,仍能表現出慈眉善目的神情,具祥和氛圍。

七月二十九日我去日本京都參訪本願寺。本願寺有東西之別。當日西本願寺正在整修。我脫鞋進入東本願寺阿彌陀堂(圖二),抬頭望見殿前屋架梁上鑲嵌仿敦煌壁畫的浮雕,天女成群,是頗具日本特色的藝術創作,可惜無法拍照。我心有所感,融合佛光山道場壁畫及本願寺浮雕的天女形象,畫了兩幅天女像,如圖三所示。

我和日本友人談起東本願寺阿彌陀堂的天女浮雕,他非常訝異我竟然提起很少人注意到的細節。他說,日本近代普羅大眾對於「天女散花」的印象受到梅蘭芳(一八九四~一九六一;圖四)的影響。這位中國京劇大師曾於一九二○年代到日本表演《天女散花》,造成轟動。那場表演由梅蘭芳扮天女、高慶奎飾維摩詰,由於人數不夠,從橫濱借用三位日本藝人,湊足八仙女,傳為佳話。

京劇《天女散花》是梅蘭芳早年代表作,一九一七年首演於北京吉祥戲院。我多次訪問北京,卻無緣到吉祥戲院,原因是已被拆毀,不復存在。這齣戲的創作緣起於一九一○年代,梅蘭芳偶然看到一幅〈散花圖〉,畫中的天女生動美妙,體態輕靈,風帶飄逸,引發他舞動的意念,想表現出「飛天」的神韻。

於是認真構思《天女散花》的劇本,取材《維摩詰經》的故事,敘述佛陀在靈山講法,得知維摩居士苦讀成眼疾,令文殊菩薩帶領弟子們前去探問,大眾正論法時,天女散花供養,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聲聞弟子身上便不落。眾人詫異萬分,天女曰:「結習未盡,故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諸聲聞弟子自知功行不夠,便愈發努力學習。美麗的天女散花供養,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相當淡定,絲毫不受影響;而聲聞阿羅漢們對美女和鮮花還有厭離心,所以花落身上就黏住了。

梅蘭芳將敦煌莫高窟中各種「飛天」形象呈現於劇中天女的橋段上。他捨棄天女服裝的水袖,改用兩條長綢,以武戲的巧勁抖動長綢,舞出「御風而行」。他的「長綢舞」成為京劇藝術的創新表現手法。很多國人不知,《天女散花》曾在世界各地演出,除了前述日本外,梅蘭芳的足跡更遍及歐亞大陸及美洲。一九八五年我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就讀,在學校的東亞圖書館翻閱,找到極珍貴的史料,提及一九三○年初,梅蘭芳率領劇團到美國演出。表演《天女散花》時,全體人員都上場了,梅蘭芳飾演天女,王少亭飾演維摩,劉連榮飾演伽蘭,姚玉芙飾演老奴,李斐叔飾演文殊,徐蘭沅飾演小和尚,連樂隊中的霍文元、羅文田都下場客串羅漢。梅蘭芳在美國的演出獲得高度讚譽,引起美國戲劇及文藝界的重視,很多知名人物如卓別林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我於二○一四年訪問莫斯科,俄國友人推薦我到莫斯科國家劇院觀賞時也提到了梅蘭芳的《天女散花》。一九三五年,梅蘭芳來到蘇聯莫斯科國家劇院演出,據說史達林都曾來看戲。梅蘭芳結識了蘇聯偉大的劇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y;一八六三~一九三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告訴梅蘭芳:「要成為一個好演員或好導演,必須刻苦地鑽研理論和技術,二者不可偏廢。同時一個演員必須不斷地通過舞台的演出,接受群眾的考驗,這樣才能豐富自己,否則等於無根的枯樹。」

十九世紀的前半世紀,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受到西方戲劇觀念強烈衝擊,而梅蘭芳是少數能令西方人矚目的中國藝人。他的《天女散花》更影響西方人對中國藝術及佛教的認知。我附上《天女散花》唱詞如下:

離卻了眾香國遍歷大千,諸世界好一似輕煙過眼,一霎時來到了畢缽岩前。

雲外的須彌山色空四顯,

畢缽岩下覺岸無邊。

大鵬負日把神翅展,

又見那入海的蛟螭在那浪中潛。

閻浮提界蒼茫現,青山一發普陀岩。

觀世音滿月面珠開妙相,

有善才和龍女站立兩廂。

菩提樹簷葡花千枝掩映,

白鸚鵡與仙鳥在靈巖神峴上下飛翔。

綠柳枝灑甘露在三千界上,

好似我散天花就紛落十方。

滿眼中清妙境靈光萬丈,

催祥雲駕瑞彩速赴佛場。

九月九日,我訪美,再度造訪華盛頓大學的東亞圖書館(圖五),想再尋找梅蘭芳在西雅圖表演《天女散花》的海報,卻已物換星移,尋不著了。心中暗忖,現代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記得梅蘭芳,記得《天女散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