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瓜鮮甜 下

文與圖/邱傑(寄自加拿大尼加拉市) |2016.09.20
1904觀看次
字級
加拿大家裡的櫛瓜是兒子後院小小菜園所生產的,說來竟還是誤打誤中,「種葫蘆長菜瓜」出來的。圖/邱傑(寄自加拿大尼加拉市)

文與圖/邱傑(寄自加拿大尼加拉市)

加拿大家裡的櫛瓜是兒子後院小小菜園所生產的,說來竟還是誤打誤中,「種葫蘆長菜瓜」出來的。

兒子到賣場,原本想種幾株小黃瓜,選了幾株小黃瓜苗,不但上頭寫明了是小黃瓜,還和店家確認無誤,結果,長出來的竟是櫛瓜,老外真是小黃瓜、櫛瓜不分。

種小黃瓜間距一台尺許即可,種出來之後讓它朝上長,買個四、五株,可以確保產量夠吃。而種櫛瓜間距至少要兩尺以上,而且一般家庭種一株也夠吃了,由於誤種,種密了,也種多了。但櫛瓜似也不錯,兒子樂得將錯就錯。

結果,櫛瓜可還真是爭氣極了,幾株櫛瓜天天開花,天天結瓜,我和砂子老兩口和兒子三人,每天吃得好不忙碌。

櫛瓜長出花苞便可判斷公花母花,公花在開花為母花授粉之後便可摘了,炒了吃或炸了吃都是美味。據說母花更好吃,卻捨不得摘,因為母花在授粉後花托快速膨脹,幾天便可長出二十公分以上的櫛瓜。此時要眼明手快,趕快摘了,如果超過三十公分可能變得皮老肉乾,不好吃了。話是這麼說,我們到小農市集閒逛卻見著三、四十公分長的大櫛瓜,似乎讓它充分長大依然可吃。

兒子廚藝高明,一條櫛瓜可以變化出無限的吃法,各種料理方式無不鮮甜可口,我生平第一次吃,卻一次就吃到非常過癮,這種滿足感在台灣還真是難得,台灣櫛瓜目前可還少見。

網路社群,南安省一帶今年兒子的櫛瓜無論採收期或單株產量都拔了頭籌。他傳授了我一招祕訣,訣竅就是菜園要墊高,釘個三、四十公分高度的長方型木槽,填上泥土,無論什麼菜都可以採用這種箱式栽種法,排水容易,雜草少,日照好,通風也夠,蝸牛等蟲害相對也少。希望我回到台灣以後,在白石莊菜園裡也能種出來。

小小一個農場農莊,與世無爭,也遠離了名利是非,適合我這樣的退休人,沒想到兒子更是適應,一個人也能忙得非常起勁,自我規範也十分明確:絕不與動物為難,絕不輕易移除任何一株植物。

我們所處的南安一帶被加拿大政府列為重點開發地區,決定引進三百五十萬人口,各項建設已如火如荼展開,許多林地野地相繼夷平變成住宅區,地價房價更是三級跳,不想將土地當炒作商品而只想棲身安居的我們除了為地價稅無辜飛漲飽受困擾,更擔心的是當野地橫遭開發,野生動物往後將何所棲止。守著我們小小林地,抗拒紅塵巨變,能有多少力量廝守?能守多久呢?

五甲方舟的日子,能夠過多久算多久,如同買黃瓜變櫛瓜,一切就交給老天自在安排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