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顯影】 拈花微笑—洪根深 文/黃長春 |2016.08.02 語音朗讀 21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拈花〉洪根深2013年創作。 圖/洪根深、雄獅美術提供 〈終日風塵半刻閑〉洪根深1980年創作。 圖/洪根深、雄獅美術提供 1996年,洪根深(1946~)攝於自宅。 圖/李賢文 文/黃長春 影像中的洪根深,正值知天命之年。他的微笑,流露出悲憫與智慧,是一種來自於對人間的深層關懷。 「一九七九下半年,我對水畫(水拓)技巧的山水作品,開始思索揚棄……與其從山水題材去關注或詮釋時代性、社會性,不如從人的本體(本位)去拿捏轉借更直接動容,況且人物水墨在當時幾乎是一片荒蕪,沒有台灣色彩。」(註❶) 是的!人稍遜於神,但具佛性,是萬物之靈,能以自由意志來選擇自己生命的方向。洪根深以水墨闡述其人道關懷的理念,描繪出社會底層的尊嚴面容。 在南台灣尚處文化沙漠,未設美術館的一九八○年代,他說:「文化脫離了本土性,充其量也只能等於是移植開刀,形成所謂的『櫥窗文化』而失去本質。」於是他積極鼓吹高雄文化史的建立、文化景觀的維護與開發、多元的文化機構,如美術館、圖書館、藝術學校及科系的設置;對於高雄的藝術文化發展,他貢獻卓越。(註❷) 二○○五年,他開始日日抄寫佛經。〈拈花〉一作(二○一三),一位手持野百合,全身綁著繃帶的傷者,雖不見其面部五官,但在清風徐來,衣袖飄逸,神清氣爽的情境中,觀者卻能同他嗅得花香,而自在微笑。 這是一幅既殘酷又美麗的人間實景,洪根深成功繪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剎那情景。 傾訴著人在生命旅途中,因種種痛苦試煉,所導致的累累傷痕,唯有在嗅得心中般若之花,所綻放的智慧馨香時,才能獲得痊癒,解開束縛的繃帶。 洪根深的水墨精神既扎根於本土,卻又能超脫於傳統與地方的局限性,就像是原生於台灣的野百合般,既深根於海邊的崖壁裡,卻又能突破土地的拘囿,而將沁人心脾的花香,御著海風,滿溢四方。 真正的美是超越國界與文化的,即使是西方人,亦能感受到洪根深畫作的生命力量。 〈拈花〉畫中的主角,亦像是《聖經》中解開殮布,死而復活的耶穌;當聖靈之風吹起,死者得以再次呼吸,獲得生命清新的氣息。此時的重生,不再是以前的老我,而是向上提升的新生了。 註釋: ❶引自洪根深撰,《春去花猶在:洪根深水墨人物1979~1980》之〈春去花猶在〉一文,新思惟人文空間,二○一一年三月,第五頁。 ❷引自洪根深撰寫,〈向量的轉換──談提升高雄文化、環境〉,《雄獅美術》月刊第二九六期,一九九五年十月,第三十九頁。 參考書目: 洪根深撰,《殺墨2:洪根深選件展》,荷軒新藝空間,二○一四年一月。 前一篇文章 【隨花集.紅樓夢】 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 ──紅樓夢中的易理 下一篇文章 遨遊藝事 北京古觀象台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觀「室閒茶味清── 盧廷清茶掛書藝展」疫情下,李賢文24節氣的創作【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的純粹與超越【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形式最關鍵【藝之至】 李欽賢百年舊驛在地色彩【藝之至】 李欽賢從美術史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