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部落格軟體WordPress的公司Automattic,員工遍及全球45國,可在任何想工作的地方工作,並透過部落格和通訊軟體溝通,1年只會為開會出差3到4周。和Netflix等公司一樣,他們的休假政策很開放,不硬性規定員工的放假天數。
這種聰明、靈活的工作政策並非年輕科技公司的專利。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工作組織學教授克里荷說:「科技給人改變工作方式的能力,激勵雇主用更有創意的方式雇用員工,或許每周工作35到40小時並非理所當然。」
加拿大電信供應商Telus很早就轉型且成果豐碩。在工作形式上的創意,最早是為了提供員工彈性、節省辦公室A空間和減少碳排放。
目前Telus在加拿大的2.7萬名員工中,有70%是「行動的」(可在家中、辦公室或其他場所工作)或完全在家工作。
Telus人文部門執行副總麥金塔說:「那是場很大的文化轉變。當所有資深員工都衷心接受這種概念會對員工、環境、減碳好後,我們的事業便開始加速成長。」
過去6年,Telus的員工投入程度從54%躍升至87%,每年省下逾4000萬美元房租成本、員工通勤距離縮短近3300萬公里,且減少碳排放量8000噸。
將人從辦公室解放能省下的資產,是公司願意嘗試靈活工作形式的一大理由。更早一步開始轉型的公司提出的優點還更廣泛,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當大家可以挑選最適合完成手邊工作的時間和場地時,生產力就會提高。
根據史丹福大學以位於中國大陸的客服中心員工所做的實驗,在家工作的員工比在辦公室的員工多接13.5%的電話,離職率也只有一半。主導這項為期9個月實驗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布魯姆接受哈佛商業評論(HBR)訪問時說,研究結果讓他「大為震撼」。
世界各地對改革工作形式的熱情並不相同。英國在辦公室外地點工作已快變得比在辦公室朝九晚五普遍;據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工作基金會研究,英國2020年將有超過70%企業採用行動工作模式。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顧問公司則說,美國約20%到30%的勞工會每月在家工作超過一次,且要求選擇工作時間和地點的勞工比率更高,超過80%。1周在家工作2到3天似乎是在家和在辦公室工作之間取得平衡的甜蜜點。
社會企業家尼爾森6個月前決定要專心發展個人事業,只花周5時間回信。她說:「我覺得我的工作變少了,因為效率變好了。我擁有更多樂趣、做更多開發的工作,同時可花更多時間去認識朋友和陪伴家人。我覺得這就對了。」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