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奧會和體育署每次在奧運組團時,總會遇上「僧多粥少」的窘境,面臨要派出最好的教練、職員及醫師照顧選手。
有位網球教練,先前已經依「遴選辦法」當選過二○一二年倫敦奧運和二○一四仁川亞運網球隊教練,當時別的教練都認可他的女兒有戰績、有排名,應該由他來當教練。
但是,這次里約奧運來臨,他的女兒戰績平平,單打、雙打排名,都未能在國際網球總會(ITF)第一輪挑選奧運選手資格時入列。
直到兩星期後,第二階段各個會員國回報ITF,有很多選手可能擔心里約有傳染病、個人有行程規畫,不想打奧運,ITF「退而求其次」往下挑排名較次的選手時,才與另一位我國女雙選手,在稍後取得女雙比賽資格。
台灣有一組很傑出的網球女雙選手,從前年亞運後開始搭配組合,參加世界各地WTA比賽,培養默契、爭取積分和排名,同國組合來算是前兩名的頂尖組合,是我國網球選手,第一輪唯一通過ITF認定,取得奧運資格的運動員,中華網協選訓會議也依網協的「國手選拔辦法」,以該組選手的「世界排名」是台灣隊員最優,並且依法通過選手的教練為「奧運執行教練」。
但這位謝姓老教練和女兒,在過去每遇上國家組訓奧運、亞運、世大運、聯邦杯網賽時,總有許多和常人不一樣的看法,定期擾攘已成常態。
國人一般感念他一個人帶六、七個兒女,每個人都投入網球教學或比賽,對我國網球有傑出貢獻,多不疾言厲色回應,大家相忍為國,台灣的網球天空,存在有一股異樣空氣,「為糖吵鬧」成為特色。
蘇嘉祥(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