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行政院提到要精簡百分之一公務員人力之際,有資料顯示,光是財團法人基金會上百個,其中有些不合時宜,甚至有些員工不到五個人。
光是這種五人以下的半官方單位就有十二個,其中農委會包辦七個,最誇張的是包括陸委會所屬的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農委會的中華農學會等,都被立法委員檢舉只有一個人上班。
這就是肥貓機構,不管當初成立的背景如何,一旦沒有效益,也沒有存在的正當性,有什麼道理不汰除?
國民黨當家時期,要安置很多退休高官,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構紛紛成立,這些機構可避免立法院監督,明顯是浪費公帑作為,新政府不處理,豈不成為共犯?
台灣政治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監督時一套,執政另外一套,掌握政治資源時,就會覺得自廢武功是不必要的,刻意不改革;肥貓機構是腐蝕國家的關鍵,除了資源浪費,傷害政府形象,在黨國不分的年代,民眾可能不知道,如今問題凸顯了,政府能不處理嗎?
新政府上台,最需要的是做一些民眾有感的改革,肥貓機構汰除,既有正當性,又具指標性,希望新政府不要再錯失改革的時機。
李坤隆(高雄市/實踐大學博雅課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