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微兒
就讀大學設計相關科系的姪子很有自己的想法,覺得把時間浪費在打工賺幾個小錢上面是CP值太低的行為,所以他堅持不把寶貴的青春花在一點都不值得的工讀上面。
他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學日文和法文,以備日後有語文能力上面的優勢;又去學捏陶,因為可以訓練手指的靈巧度和陶冶心境。除此之外,每逢寒暑假都規畫出國,不是去世界各大博物館欣賞建築之美,就是去知名的美術館參觀各類相關的展演,因為他總把「觀摩世界、欣賞美學,才能提升品味與敏銳度,增加自己的強度與競爭力」這些話掛在嘴邊。
年紀輕輕就如此高瞻遠矚,確實讓人佩服,但姪子似乎未曾考慮過現實的經濟問題。除了要支付姪子私立大學昂貴的學費之外,再加上學習才藝和語文的課程費,以及一年一到兩次的出國旅費,對一般的雙薪家庭而言,其實頗為吃力。
大嫂就經常跟我說,她和大伯賺的錢幾乎全花在姪子身上,有時候為了姪子出國的旅費,她還得厚著臉皮回娘家,找自己的媽媽當奧援金主。
大嫂也曾試著跟姪子商討家中的經濟壓力並不輕,是否可以稍微不那麼「努力學習」一點,但姪子總是跟大嫂曉以大義,要她別那麼短視近利,並拍胸脯保證:「投資一定有風險,唯有我這張潛力股是穩賺不賠的!」
姪子對充實自我的積極態度,確實不同於那些「混吃等死」的大學生,或許這是值得稱許的。
但是每每聽到大嫂愁眉苦臉地訴說錢不夠用,再看到他們夫妻倆對自己省吃儉用地過了頭,又完全沒有規畫未來的養老基金時,我實在很難認同姪子完全無視於父母的壓力,只想到他自己的本位主義心態。
我知道父母都會竭盡所能地為孩子付出,也不辭辛勞地栽培兒女,但我覺得「量力而為」和「適可而止」也是必要的。或許大嫂可以建議姪子「自己的旅費自己賺」,偶爾「浪費」一些時間去打打工,讓他也能負擔起一些充實自我的責任,而不是全數交由父母埋單,這不也是一種人生課題的學習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