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彌勒歡天喜地
您有看過會開口說話的彌勒佛嗎?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的「佛教節慶」常設展裡,一進門便可看到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和民眾打招呼,不但臉上的表情會動,而且還會開口以多種語言說:「恭喜!吉祥!」令人不禁會心一笑,無形中也感染到彌勒佛的歡喜與自在。圖/莊美昭
第一門
文/星雲大師
門戶之見執著偏頗
門外俗漢不通道理
門可羅雀訪客稀少
門內玄機不甚了解
門禁森嚴政經重地
門下食客謀事顧問
門生故舊多年情誼
門庭若市必有所求
門無雜客交遊謹慎
門第高宅富貴人家
門開待客歡迎貴賓
門當戶對彼此平等
門戶開放廣納人才
門庭廣大人事來往
門不閉戶社會安全
門上聯語善緣好話
門前柏樹趙州禪學
門裡門外道行不同
門口彌勒歡天喜地
門門見道萬家生佛
教育的愛與嚴
教育應有無限的方便!有的老師以嚴格為教育的手段,有的老師以慈愛作為教育的方便。
佛教,就是教育。當你初進寺院的大門,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會以笑容愛心來迎接你;當你進入山門,有一位手執金剛降魔杵的韋馱天將,可能也會以嚴肅的面孔為力來折服你。其實,真正進入了寺院的中心,大雄寶殿裡的佛菩薩,有愛的鼓勵,也有力的折服;恩威並濟、寬嚴並施,這就是中道的教育了。
在一個家庭裡,父親教育子女,大都採取嚴厲的手段,而母親則是以慈愛為鼓勵。光是嚴厲的責備,兒女不服;光是愛的鼓勵,兒女不怕。所以,真正的教育,有時要以力的折服,有時也要有愛的撫慰。正如《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
我國的社會,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往往忽略了教育要雙管齊下;愛和力,嚴與慈,失之以偏,就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在佛教裡,喜以捉弄人為樂的羅羅,在佛陀嚴與愛的攝受下,終於成為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優婆離因其為首陀羅出身,自卑感重,經過佛陀給予許多的慈愛鼓勵,終於成為持戒第一的弟子。為佛陀殉難的目犍連,佛陀不僅對他關照有加,甚至連他的母親,佛陀都慈愛的關懷,給予濟度;阿難尊者幾十年的侍者生涯,佛陀的教導、愛護,因此成其為多聞第一的弟子。
在禪堂裡,出了一個小偷,禪者大眾請堂主依戒規加以遷單驅逐。堂主點頭示意說好,但卻一直沒有採取行動。過了一段時日,小偷又再繼續偷盜,竊取他物,大眾禪者,又再向堂主訴願,請堂主立即將其開除。堂主一樣示意說好,但是仍然沒有行動,而小偷也依舊惡習難改,又再重施故技。大眾終於群起抗議,聲言如果不將小偷遷單,大眾將集體離開。堂主和言悅色地告訴大眾:「你們大家想要離開的,儘可以離開,但是你們指責的小偷不能離開。」俄頃,堂主又說:「你們各位都是健全的人,你們離開了,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安身立命;但是此一小偷,他心志不全,如果連禪堂都不能接受他,社會如何能容納他呢?」禪者大眾聞言,皆受感動;小偷也心生悔悟,從此改過自新,成為一個真正的禪者。
堂主的作風,正是嚴與愛的最佳教育!
──摘自《迷悟之間》第五冊 p.135
【門的奇聞妙事】
時空膠囊 盡藏門內
美國威斯康辛州Zwick家族的後院,有一道深鎖的鐵門通到地底,自從他們遷居到這裡十數年來,未曾打開過,也沒有人知道這道門的後面究竟藏了什麼秘密。直到去年,Zwick一家終於決定把門打開。
鐵門開啟後,首先看到一個簡便的鐵梯通往深處,裡面到處是水,還有很多箱子漂浮在水面上,經過一番整理清點,有食物、衣服、醫療用品、工具、手電筒、電池等,足以供應一個家庭兩個星期的生活所需,這個發現讓他們十分震驚。原來這是房子的前主人Frank Pansch於二十世紀六○年代建造的避難所。Frank Pansch是一名外科醫生,古巴導彈危機之前,許多美國人開始在家中修建避難所,並不是為了躲避砲彈,而是避免核輻射汙染。
這個避難所就像是個時空膠囊,把當時的生活情境封存在一方,等待有緣人讓它重見天日。這些物品後來都被捐贈到當地的歷史學會,提供研究及展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