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作家--江文瑜學術、創作並行探索生命新高度

阮愛惠 |2016.06.17
7887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楊祖宏
江文瑜新書的插圖和封面都是親自手繪的。圖為〈修行小貓看畫展〉。圖╲江文瑜提供
熱愛京都三十三間堂的江文瑜,曾七度造訪這座寺廟觀看觀世音菩薩,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覺。圖╲江文瑜提供

台大語言學研究所江文瑜教授,學術上的專業是「聲音」與「譬喻」的研究,然而本業之外,她卻以中文詩的創作,在文壇占有一席之地。學術研究、教書及創作,在她的生命裡曾產生過互斥和拉扯,卻也終於找到和平共處的形式。曾出版過《男人的乳頭》、《阿媽的料理》、《合掌》三本詩集的她,近年來卻少見詩作的發表;去年起她開始在報紙與臉書上分享新詩作,熟識她的人於是感知:「詩人江文瑜回來了!」
今年五月中在詩集出版艱難的條件下,江文瑜放下「寫詩給誰看?」的質疑,仍勇敢地出版了第四本詩集─《佛陀在貓瞳裡種下玫瑰》。這本詩集堪稱是她站在生命中期的回顧與前望,以台灣詩壇少見的鉅型組詩,串連了「佛陀」、「貓」與「玫瑰」三個主題,透過「貓」不同階段的生命,演繹並隱喻人生中各種生活體驗、生命課題及心靈與宗教的對話。
詩人志向 淬鍊心靈哲思
以詩人的感性和語言學者的理性,江文瑜說:「人類不論幾歲,內在都有一顆詩心,就看何時被觸發。就算這個世界讀詩的人再少,我也要當詩人。詩的語言是文學最高的淬鍊,好的詩句往往能傳達深度的哲思或某種有趣的概念,提供異於常人看世界的新鮮角度,這是人類心靈在很高的層次時,才能看到的角度。我認為詩人應該在世間扮演這樣的角色。」
透過寫詩,江文瑜找到淬鍊心靈的方式,以及窺看世界的不同角度。當「詩人江文瑜」角色疊在「大學教授江文瑜」角色上時,我們看到了一位努力帶領學生走出學術象牙塔、企圖作「對社會有啟示性」的論文研究的指導教授;以及一位除了授課之外,還期許自己成為學生心靈導師的大學教師。
譬喻研究 結合社會文化
江文瑜說:「大約二○○五年起,我開始作『譬喻』的研究。人類語言的譬喻系統,一般以為只存在於文學裡的詩、小說之中;然而西方學者卻提出『譬喻』是人類思惟的重要本質之一。目前我所作的研究及帶的研究生,都從語言文字的譬喻研究,跨越到與圖像、影像的互動,這種跨文類、多感官的研究,目前在台灣比較少人做,而在國際上已逐漸受到重視。」
例如日本漫畫《交響情人夢》裡的音樂,如何在漫畫裡轉成視覺的呈現?美牛來台事件,不同的報紙多年來曾出現過許多評議此事件的政治漫畫,其中的語言圖像符碼背後的文化意涵和社會脈動是什麼?江文瑜指出:「我鼓勵學生跳脫傳統語言學結構的研究,多關注社會文化的現象,甚至挑戰禁忌性的話題。近年來我和學生發表過幾篇在國際知名英文期刊的論文,我感覺多年來的努力已開始累積成果。」
授課開導 啟發學生視野
而有感於自己半生以來,除了自己的努力與機緣之外,亦得之於他人甚多,江文瑜期勉自己成為學生生命裡的指路人。她掩不住喜悅地說:「我盡力把授課內容和心靈連結在一起,希望學生的生命風景因我的引導,開出多樣的景色。有很多學生來修我的課後說,他們的心靈得到很大的提升。學生願來找我,給我回饋的機會,我視為人生中難得的福報因緣。」
台大是一流學府,江文瑜自從在台大任教,心中一直告訴自己,不能辜負這麼好的舞台、不能對不起社會的期待。曾為了守護這個信念,她強迫自己停止創作,二○○三年時赴哈佛大學進修,專注於學術研究;後來在二○○八年時完成升等,隔年當上所長,在三年所長任內,舉辦過三次大型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然而在忙碌豐實的校園生活裡,江文瑜的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苦鬰的缺口,有時情緒不佳,有時職業倦怠,她開始讀佛經及心靈方面的書。「後來才發現,只要開始再創作,什麼病都好了!此後我終於體會到,學術不能中斷、創作也不能棄守,兩者一定要和平共處!」她說。

書寫故事 重建她的奮鬥史

江文瑜之所以會開展文學創作,除了是兒時的夢想外,也緣起於她曾積極推動他人寫作。一九九四年,應「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簡稱台北市女權會)之邀,出任理事長,推動「阿媽的故事」書寫活動。
活動以徵文比賽方式,收集女性生命故事,結果成績豐碩,後來集結成《阿媽的故事》一書。接著,江文瑜四處演講,推動女性口述歷史的蒐集,又完成了《消失中的台灣阿媽》口述歷史文集;為了世代傳承,她又繼續「阿母的故事」邀稿及徵文,後來也都集結成《阿母的故事》。這三本書掀起了台灣女性集體書寫的序幕,也敲響了江文瑜內心探索自我生命史的鐘聲。
她說:「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碌,我被送到斗南外公外婆家,與他們一起生活到念小學前。這段生活對我的生命有重要的影響,我看到外婆做為女性的辛勞,也看到台灣早年生活的辛苦。我對外婆與外公有著深厚的情感,就把這樣的情感用在重新建構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上,尤其是女性的歷史。」
藉著這個書寫動能,江文瑜又花費四年時間,書寫台灣第一位留日女畫家陳進的故事和她的女弟子的故事,完成了《山地門之女》一書。「期間我遍讀台灣史與台灣美術史,我透過書寫陳進,建構出女性與時代交織出的歷史,以文學的筆法,重現當時要成為傑出女性的不易。」
除了跨越時空與前輩女畫家交會,江文瑜亦有奧妙的因緣,與旅日巨星、版畫家翁倩玉合作出版了《合掌》版畫詩歌合集。書中江文瑜以三十六首詩,與翁倩玉的三十八張版畫作品互相對話,希望呈現翁倩玉畫作中對生命熱情的感動,期待每人能透過「童心」、「當下與永恆」、「愛」來看世界,共同抓住生命中當下的幸福感。
除了詩的創作,她也推廣詩的創作與閱讀,曾在台大大學部開設「經典詩的語言賞析」與「中英詩賞析」等課程。其中,「中英詩賞析」獲選為「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績優課程」。江文瑜說:「我也擔任不少詩獎的評審,我認為選出什麼樣的好詩,必定會影響台灣閱讀詩的品味。我深切期待台灣能變成愛詩
的島嶼。」

佛緣深刻 茹素連結宇宙智慧

江文瑜的父母都是佛教徒,已吃素十八年。過去他們常勸江文瑜吃素,但她一直捨不下對魚類的喜愛。直到她讀了被喻為素食聖經的《和平飲食》一書,深深震撼及醒覺,於是開始吃素,至今將近三年。「過程相當順利愉悅。期間只有一次突然很想回頭去吃魚,結果當天晚上竟然夢見觀世音菩薩,祂身邊有一條魚。我想這就是菩薩對我的提醒,於是打消了吃魚的念頭。」她笑說。
雖因環保的概念而開始茹素,但江文瑜相信自己一直和佛教有因緣,吃素只是其中的一個連結而已。例如和翁倩玉的結緣,冥冥之中好像也是佛菩薩的牽線。「翁倩玉要刻畫佛像時,一定脫掉手套,用鹽淨手,一邊誦念『南無阿彌陀如來』佛號一邊雕刻。當我第一次見到她的〈鳳凰迎祥〉作品,那映照在水池上『平等院鳳凰堂』內的阿彌陀佛身影,我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後來在為翁倩玉的作品配詩時,江文瑜查詢到一則傳說:「據稱在日本奈良時代,為了防止老鼠噬咬從中國傳進來的珍貴佛經,於是貓隨著佛經一起引進日本,幫忙保護佛經。我大受啟發,寫下〈佛陀在貓瞳裡種下玫瑰〉一詩,幾年後,這首詩名竟成了我第四本詩集的書名。」
追尋佛陀之路 詩心再度甦醒
二○一三年以訪問學者的身分,江文瑜有機會在日本京都生活半年。那半年內,她大量閱讀佛書,參拜了京都許多寺院,心靈得到很大的淨化。
前年在一位出家學生噶瑪施無畏的鼓舞下,她又跟著一群西藏喇嘛到印度朝聖,循著佛陀一生的路走了一趟北印度與尼泊爾。那是一次極其艱辛的旅程,旅途顛簸又少有洗手間,她生了一場大病,幾乎以為自己無法順利回到台灣,回程時又在飛機上發作飛行性中耳炎,耳朵疼痛欲裂。「種種病痛苦厄,讓我當下感覺自己身處地獄,卻也從中體會到很多以前從未經歷的心境。」
奇妙的是,印度回來之後,開始有人再找她參加詩人的活動,她參與了二○一五年誠品詩人節的朗詩活動,與詩人、音樂家合作表演,她體內沉睡了數年的詩心,如大夢初醒般躍動起來。
江文瑜說:「吃素以後,我發現變得更聰明了。內在的靈性跑得很快,很容易接收到老天給的訊息。智慧提升後,以前看不懂的理論,現在很容易懂;看學術論文很快就能抓到重點。我希望以更純淨的心靈和身體,與宇宙產生更強的連結力,練就更堅韌的心,寫出更感人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