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繼政治上兩岸兩會的互動暫時中斷,觀光客減少之後,陸生來台也受影響。除了各校的暑期研習營多數被停辦,許多大學也暫停陸生來台短期交流,部分學校的交換生也叫停。下學年度開學之後,陸生來台就讀是否大幅限縮,值得關注。如果兩岸的學生交流大門都關上了,兩岸前景將十分不樂觀。
這兩天社群網站流傳一份吉林大學的內部文件,透露出中共中央授權各省市檢視陸生到台就學的政策。此時,許多大學原定的交流參訪活動突然取消,如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分也傳出減少陸生來台人數。針對此一現象,大陸涉台人士說,這是地方政府個別學校的行為,不是中央的政策。但是地方很容易觀望、揣摩上意,陸客減少來台也是同樣的情況,中央還沒下指令,地方已經開始減量了。
馬政府大幅開放兩岸交流以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就是台灣的大學,有些私立大學在少子化之後或經營不善幾乎倒閉的情況下,大量陸生來台不僅挹注了這些大學可觀的經費,同時也讓老師不致大量失業。這固然是從物質面看兩岸學生交流的好處,其實真正的好處是無形的。
由於少子化加上物質生活豐裕,台灣學生比較沒有就業競爭的危機意識,上課情況不理想,滑手機、吃便當,甚至翹課都習以為常;相對的,大陸學生用功勤快,喜愛問問題,勤做筆記,不缺課,對於台灣學生是另一種刺激,在大學校園中也增添了一些異質元素。而且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台灣學生如果沒有培養宏觀的視野,將來的競爭力堪憂。大陸學生正好提供一個正向的對照,讓他們省思。
對於大部分求知若渴的來台陸生而言,台灣校園中的自由氣息恐怕是他們更為渴求的養分,台灣早已在民主進程中走過一黨專政的老路;陸生們能夠在沒有政治意識形態的框架下學習,在生活中落實民主、自由、人文的精神,應該是更珍貴的課程,銜接起中華傳統人文的生活風貌。
兩岸隔閡了六十年,上一代的人還有共同歷史和生活記憶,下一代在心理距離上隔了一層鴻溝;如果沒有互動,雙方將漸行漸遠。太陽花學運之後,大陸強調要加強兩岸「三中一青」的交流,其中最重視的就是青年的交流。我們也認為,青年的交流互動最重要。習近平提到兩岸要心靈契合,青年如果都不交流,心靈不但無法契合,還要愈趨遙遠。
由於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沒有提到九二共識,同時各部會又積極推動文化台獨,使得大陸作出相對應的「斷流」措施。兩岸如果要往和平發展的大道前進,斷絕交流不是長久之計,官方的往來可以暫時中斷,但民間的往來必須相對的加強,如果民間的往來也斷了,兩岸要談統一更是遙遙無期了。
儘管官方互動暫時停擺,但千萬不能誤了兩岸交流的大計,大陸方面要認清,如果為了「懲罰」蔡政府沒有向九二共識靠攏而使得兩岸民心漸行漸遠,是得不償失、短視近利的作為。蔡政府也須正視兩岸中斷之後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及早彌補雙方間的鴻溝,順應時勢,以免內外交迫,政務難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