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歌】 六月六日那天晚上 文/曹郁美 |2016.06.06 語音朗讀 25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弦在中山堂演唱的神情。 圖/奧斯汀提供 楊弦旅美多年,甫自中醫崗位退休。圖為他去年返台參加「民歌四十」活動,風采依舊。圖/江珮瑜提供 一九八○年,青年時期的楊弦(左),與余光中教授合影。 圖/楊弦提供 文/曹郁美 編按:作者曹郁美為前金韻獎資深企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三十餘年前,曾在新格唱片服務近九年,見證了校園民歌的繁華與凋落。本周起,隔周分享一則民歌故事,就從楊弦說起。 〈民歌手〉 我是一個民歌手 我的歌 我的歌 推開門 推開小客棧的門 一個新釀的黎明我走進 一個黎明 芬芳如詩經 茫茫的霧 晶晶的露 ───作詞/余光中 作曲、演唱/楊 弦 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六日,是台灣音樂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那晚在台北中山堂,一場音樂會登場,擔綱者是台大海洋研究所的碩士生楊弦。 楊弦本名楊國祥,是個音樂愛好者,在課業壓力之餘自修吉他,並向李奎然學習爵士搖滾樂理論、向許常惠學習作曲理論,當晚正是檢驗他的學習成果的時候。因為上半場節目除了唱一般西洋歌曲、國語歌曲之外,下半場清一色是他的自創曲。 這場演唱會、楊弦的這些自創曲有何重要?這就要從時代背景說起。 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大撤退以來,台灣接受美援,勵精圖治,局面總算安定下來。當時有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護防,避免共軍來犯,基隆碼頭、台北中山北路一帶,因而酒吧林立,供美軍放假休憩之用。陽明山上還特設美軍廣播電台名為ICRT,全天候以英語發音為大兵一解鄉愁。 正因為對美依賴甚深,整個寶島瀰漫親美風氣。年輕人看西洋電影、聽西洋歌曲,引以為榮,連出國留學都以美國為首選。又,當時所謂的「西洋」即指美國,好不容易有個來自英國的「披頭四」出現了,國人才恍悟,還有個歐洲的存在。 故而可以想見中日斷交、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事件,對台灣打擊何其大!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略帶自卑的集體意識下,年輕人開始反省與自覺,企圖尋找文化之根,「唱自己的歌」的口號遂應運而生。 楊弦偏好余光中的詩,他選擇了《蓮的聯想》、《白玉苦瓜》詩集中的數首詩譜成曲,當晚發表演唱。當天的演唱會主持人是中廣的陶曉清,座上嘉賓除了余光中親臨出席之外,尚有洪建全基金會的負責人洪簡靜惠,以及其他藝文人士。 日後,洪建全基金會為楊弦出版個人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九首歌皆採余光中的詩,譜寫而成,銷售成績甚佳。 當時,社會上不是沒有流行歌曲,但普遍被年輕人視為靡靡之音,例如:當紅者為姚蘇蓉、鄧麗君、鳳飛飛、青山、婉曲、冉肖玲、謝雷等。其音樂型態偏向通俗甚至帶點東洋味,表演方式舞台化、化妝與服裝過於俗麗,在在與年輕人隔閡。 故而,楊弦與余光中的結合、樂器的清新淡雅、樂曲的不流不媚,彷彿平地一聲雷,令人振奮,令人驚豔! 余光中曾寫出〈民歌〉、〈民歌手〉等詩,楊弦的專輯名為《中國現代民歌集》,此後「民歌」一詞就定型了;這個名詞,雖然在當時引起爭議,但都不敵狂飆般的音樂浪潮。 回首四十一年前的六月六日晚上,我們深感幸福,因為它帶領台灣流行音樂奔向新的里程碑,我們叫它「校園民歌」。 今天又逢六月六日,高雄市中山大學的余光中人文講座有「民歌四十一音樂會」登場。邀請余光中、陶曉清、楊弦、李建復、殷正洋再次齊聚一堂,哼哼唱唱,讓余光中的詩綻放出不同的力量;僅以本文敬獻音樂會順利成功。 前一篇文章 【清卿薄意】 牡丹薄意隨形章 下一篇文章 【談古說今】 修身與治人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春秋雜論】 印度文化崇尚蓮花【我的青春我的歌】鳳飛飛給你涼啊涼【我的青春我的歌】林黛在痴痴地等我的青春我的歌【我的青春我的歌】卡本特的昨日重現我的青春我的歌 瘋梁祝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