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丹 走在前面的人有責任

整理報導/杜晴惠 |2016.06.05
1964觀看次
字級
哈佛大學中國教育論壇,邀請騰訊集團聯合創始人陳一丹(中繫紅領帶者)演講,圖為陳一丹與學生合影。圖/資料照片
陳一丹(左二)、、哈佛教育學院教授James Honan(右一)及Chris Dede(中)一起暢談教育與網路結合發展。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他,是騰訊的創辦人之一,馬化騰曾對外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少了他,不可能成功,還盛讚他是「正直」、「友善」、「關愛」和「信任」的同義詞。這位過去擔任騰訊首席行政官的陳一丹,和馬化騰創辦騰訊十年,直到他拿出人民幣二十億元投資武漢學院,外界才得知,原來他是「馬化騰背後的男人」。

整理報導/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他,是騰訊的創辦人之一,馬化騰曾對外表示,在創業的過程中少了他,不可能成功,還盛讚他是「正直」、「友善」、「關愛」和「信任」的同義詞。這位過去擔任騰訊首席行政官的陳一丹,和馬化騰創辦騰訊十年,直到他拿出人民幣二十億元投資武漢學院,外界才得知,原來他是「馬化騰背後的男人」。

陸媒也以「騰訊奶爸」稱呼他,因為他負責騰訊行政、法律、政策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及公益慈善基金等,讓擁有數萬名員工的騰訊井然有序。

然而,從二○一三年起,他便辭去騰訊的工作,專心做公益與教育。他說:「成功是一個過程,並非那個想像中的結果,也並非外界評價的那個結果。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理念工作生活,在過程中是快樂的、幸福的、踏實的,那就是成功。」

那一年,他拿出人民幣一千萬元作為原始基金,在深圳市成立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六月,捐款三千萬元,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共建該校新圖書館,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家捐建大學圖書館的第一人。

他的財布施與法布施

他的生活理念一如他為武漢學院所擬定的校訓——明德創新,解行並進,「明德」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陳一丹希望學生能真正領悟傳統文化奧義,並能「解行並進」。他說:「人生一世,用了這個名字、身軀,都只是借的。如何把本性做好?不是別人評價的,而是你要自知。自知何來?『信解行證』。知識只是解,你要行,要證。」

陸媒報導,陳一丹熱中傳統文化,看重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以及文化所承載的信仰。另一方面,他認為唯有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專注開創性的教育研究才能透視未來。對他來說,所謂「財布施」是出錢做公益,推動網路公益、創新辦學模式、推廣傳統文化則是他的「法布施」。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慈善榜」於北京揭曉,陳一丹以捐贈人民幣二點九二億元拿下榜首,成為「中國首善」。在此之前,騰訊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才宣布捐出一億股騰訊股票,價值約人民幣一百三十八億元,相當於八分之一的財富,投入正在籌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騰訊系的兩位潮汕籍大老接連在慈善公益專案上有大動作,這讓『中國慈善之都』的深圳美名繼續遠揚。」

陳一丹在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被問到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如今面臨交班,要傳或要捐,抑或以捐為傳,似乎成了大學問。陳一丹說:「美國走了那麼多年了,但對中國來說什麼都是新的。所以中間會出現一些障礙,這時候你不應該因噎廢食,你要給他一個時間尋找……走在前頭這批人是有責任的,你做的事情,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下一步走向,所以要多一份思考。當然,你也必須帶有一份思考,才能走更遠。」

唯有教育能解決問題

根據陸媒報導,個性低調的陳一丹與馬化騰相比,他並不擅長演說,總是默默地做。二○○九年資助武漢學院外,尚未成立自己的基金會之前,他就透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贈了人民幣一千三百五十萬元建設田心中學高中部慈英樓及教育配套設施,還捐贈一百五十萬元成立慈英獎學金,為期十年,對各級高中生入學、高考等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及資助,希望故鄉有更多的學生能上大學,成為社會的棟樑。

在主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期間,他與深圳市福田區政府簽署合作辦學協定,創辦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資五千萬元。這所十二年一貫的公立委託管理學校,是一所推動教育改革,探索教育國際化的改革實驗校,由陳一丹出任第一屆校董會主席。

陸媒記者問他做公益與從商有何不同?陳一丹說:「公益與商業不同,只要這個事情有用,就可以去做,未必要先看到一個明確的結果,這就是公益。可以不要結果,但要效果。」

善行的背後

與佛結緣 關注教育

創辦騰訊的背景,讓陳一丹在公益之路上更善於運用互聯網的優勢。二○○八年,中國大陸發生大規模的雪災,影響範圍多達二十個省分,陳一丹在公司裡創辦緊急救災援助機制,包括關注災情、網路尋親、網路搜救、線上捐助等,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立體救援模式」。

在汶川大地震時,在他的推動下,騰訊除了捐贈人民幣二千三百多萬元,還發起網路捐助平台,當時愛心網友的捐款就突破二千三百萬元,創下網路公益捐贈的全球紀錄。累計至二○一五年五月,陳一丹發起的騰訊公益網所募集的善款超過人民幣三點九九億元,成為大陸第一個籌款過億的網路公益平台。

一個人的作為其實反映了個人的生命價值觀,陳一丹與佛教結緣,網路上還留有一篇他與香港西方寺方丈寬運大和尚的對談錄。陳一丹說:「佛法其實非常接地氣。不一定把它束之高閣,在現實中,與人相處多體諒,做一些事情,多從對方角度想,就是很好的佛法貫徹。」

全球面臨重大挑戰

二○一三年,陳一丹倡立騰訊傳統文化頻道,包括儒學、佛學、道學三個頻道,談到成立的初心,陳一丹說:「復興文化信仰,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現代媒體人的責任。」

同年,陳一丹基金會也與知名梵唄唱誦家印能法師合作,將包括《香雲供養》、《心經》、《大悲咒》等十二首經典梵唄,以現代流行的音樂MV形式展現。

日前他宣布捐贈二十五億港元(約三點二億美元)設立全球最具規模的教育獎項「一丹獎」,並交由獨立慈善信託基金運作及管理。這個獎項設立的初衷是希望表彰教育界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不超過三人組成的跨界團隊,第一屆得獎名單將於二○一七年九月公布。

擔任「一丹獎」評審主席的唐虔,目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教育助理總幹事,唐虔表示,全球正面臨一個重大挑戰——如何為各地公民提供包容和平等的優質教育。「一丹獎」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成立的。

為了成立「一丹獎」,陳一丹還委任《經濟學人》智庫撰寫名為《一丹獎前瞻:二○三○年教育》報告。這份報告圍繞五大全球性的教育指標,將全球二十五個經濟體各自教育發展及改善受教育機會、提供學生所需的技能、通過科技提升教育品質所面臨的挑戰及機遇等加以量化。


小檔案

陳一丹,1971年生,騰訊創辦人之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武漢學院創辦人。

1993年自深圳大學化學系畢業後,陳一丹轉換專業,攻讀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法碩士學位。離開學校後,他原服務於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1998年與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曾李青一起創立騰訊公司。

2004年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於香港上市,陳一丹擔任首席行政官(CAO),負責公司行政、法律、智慧財產權、政府關係、政策發展、管理機制、人力資源,以及公益慈善基金等事務,由此走上慈善企業家的道路。

2009年,陳一丹以公益辦學為宗旨,成立一丹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創辦武漢學院,開創非營利性民辦公益大學的先河。

2013年,他卸下騰訊首席行政官的職務,擔任終身榮譽顧問,全心投入文化、公益及教育行業,博得「中國互聯網公益教父」、「互聯網公益第一人」的稱號。日前第十三屆中國慈善榜公布,陳一丹以捐贈人民幣2.92億元,成為新一屆中國首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