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哲學系學生的出路談起

 |2016.06.01
3012觀看次
字級


申請入學的大學生大批轉系,今年輔大哲學系有近五成學生申請;等於半數學生都學非所願。該系教授尤煌傑指出:「學生當初面試,繳讀書計畫,有如詐騙集團伎倆,看來申請入學制度是個笑話。」

其實先入學再轉系是長期現象,與申請入學制度無關。對此大學招生聯合會表示,如果某些科系轉出嚴重,應檢討課程設計,調整內容。其實不僅哲學系,整個人文學科領域,都有求學與就業間的掙扎。

美國和台灣都偏向應用的經濟、企管等熱門學系。人文社會領域是轉出大宗。

佛羅里達州州長里克斯科特曾這樣問:「擁有更多人類學家,是本州的關鍵利益所在嗎?」許多學者紛紛表示不同的意見:「人文學科的尷尬境遇」,「美國大學人文學科遇冷是誤解?」,「人文學科不該成為冷門」,「人文學科的未來在何方」。

尤教授表示,哲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思考,雖然沒有直接對準那項產業,卻對工作、尤其是高階工作有間接幫助。訓練邏輯思考並非哲學系獨有。美國著名記者、時事評論家和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亞在《捍衛人文教育》書中表示,人文教育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紐約時報專欄作者紀思道更進一步說,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甚至充實我們的錢袋。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體系中,廣泛的人文教育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家勞倫斯卡茨說。他認為,純技術能力的經濟回報已經趨平。既有軟能力擅與他人交流和協同工作,又有技術能力的人,獲得的報酬最高。

人文教育有助於提高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這種EQ在職場上可以帶來巨大的回報,尤其是在跟技術能力共同起作用的時候。紀思道指出,科技公司不斷面對倫理決策,必須進行權衡,他們需要通曉人文學科,嫻熟於換位思考的人,幫助做出明智的方案,甚至是和科學有關的。如社群網站是否該刪除誹謗性文章,關掉同情恐怖分子的帳戶等倫理問題。

大學教育本身正在改變,趨向通識教育。人文科系學生嚮往的經濟、企管等系,涉及領域龐大,甚至可分出十幾個相關學系。愈來愈細的分科教育,使學生成為在狹窄領域的專家,見樹不見林。其實只是經濟系畢業,無法觸類旁通,就業之路未必更順遂。愈是某學門分科的專家,愈可能只是「訓練有素的狗」。指的是「讓學生對各種價值觀與生活有感受,是很重要的。他必須真正擁有美感與道德良善,否則他的專業知識會讓他像一隻具有良好訓練的狗,而不是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在多元社會,跨系選修、輔系、雙學位等,愈來愈重要。不論讀哲學系或經濟系,都不必沮喪或得意。卡茨說:「你必須腳踏兩隻船,才能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潛能。」

輔大修改課程,增加和不同專業的合作,如哲學傳播、哲學心理諮商,盼能替學生專業加值。這並不表示大學將變成職業訓練所。因為能夠就業,才能發揮所學,是個人、學校及社會國家的「三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