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設亞洲矽谷

 |2016.05.14
1746觀看次
字級

台灣經濟面臨百年來最嚴峻的挑戰,出口連十五黑,經濟成長率連三季為負數,今年可能無法保一。新政府即將上任,各界期盼英全內閣帶領全民走出困局。針對未來的產業發展,新政府看好桃園工業區密集,物聯網產業供應鏈完整,將結合中央與地方的資源,打造桃園為亞洲矽谷,俾帶動經濟的成長。

對今年GDP無法保一的困境,準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表示,透過政府支出增加、刺激消費,能夠帶動的效果有限,未來只有靠創新才能救台灣經濟。蔡英文曾提出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包括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技醫療、智慧機械與國防產業等,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用創新帶動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與轉型。產業創新非一蹴可幾,必須從人才培育開始扎根。

桃園做為發展亞洲矽谷的基地,有多達二十九個工業區,工業產值逾三兆元,其中汽車與零件製造產值占全國百分之四十八,電腦、電子產品與光學製造業產值占全國三成,擁有完整物聯網供應鏈。區域內有十七所大專院校,供應充沛人力。且桃園國際機場與航空城可鏈結全球,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可連結在地。

而桃園要發展為亞洲矽谷,也面臨許多挑戰。以美國矽谷為例,人才流通是成功的關鍵。桃園要發展為亞洲矽谷,最重要的是吸引優秀人才。據統計,印度裔人口僅占矽谷百分之六,但矽谷新創公司有百分之十五為印度後裔所創;矽谷每兩家新創公司,有一家是由移民所創辦。美國財星五百大企業中,有四成是由移民與其子女所創辦。

在科研人才方面,據世界銀行統計,台灣每百萬人口科研人員為三九七九人,日本為五一五八人,南韓為五九二八人,新加坡為六四三八人,以色列為六六○二人,可見台灣的科研人才比率遠低於鄰近國家,僅及以色列的六成,嚴重影響創新的動能。熟悉矽谷生態的企業界人士建議,《移民法》必須適度鬆綁。

近年少子化趨勢明顯,嚴重衝擊勞動力的供給,適度鬆綁移民法有其必要。準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日前在亞洲矽谷論壇中指出,台灣最缺的是人才,新政府將修訂移民法,放寬外籍人士移民限制,以便引進更多優秀人才。

大學與研究機構是培育創新的搖籃,以美國史丹福大學為例,自一九七○年即成立科技專利授權辦公室,去年一年為學校帶來九千五百萬美元收入。為鼓勵創新,未來政府應進一步解放大學研究資源,讓大學取得的專利可以商業化,為學校帶來收入,同時帶動產業升級。

台灣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要靠創新,而創新的根源來自充沛的優秀人才,產學間良好的溝通,及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桃園欲發展為亞洲矽谷,在吸引人才、完善產業鏈與交通地利之外,還必須中央政府支持,加速修訂不合時宜法規,排除投資障礙,否則亞洲矽谷的口號最後恐成幻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