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望見書間 東南亞移工文化堡壘

郭士榛 |2016.05.08
5015觀看次
字級
望見書間創辦人林周熙。圖/望見書間提供
望見書間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圖像。圖/望見書間提供
工業區越南籍移工在望見書間學習中文,並指導高中學生書寫越南文字。圖/望見書間提供
小朋友認真學習。圖/望見書間提供
望見書間舉辦小朋友語文課程。圖/望見書間提供
泰國朋友在店內進行語言交流與語言師資培訓課。圖/望見書間提供

文/郭士榛

走到桃園後火車站,只見東南亞商店林立,路上隨處就能偶遇外籍勞工,讓人忘了身在何處,按圖索驥,在巷弄中找到了台灣第一間東南亞書店「望見書間SEA Mi」。負責人林周熙表示,書店提供包括菲律賓、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書籍的借閱與閱讀空間,未來希望能成為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文創的育成基地。

望見書間位於四層樓建築,一樓是書店、二樓以上設置討論空間,時常舉辦講座,也做為東南亞各國母語的教學教室。林周熙表示,今年書店朝向籌辦「創想學院」出發,針對泰國、印尼、越南的移工、外勞第二代,用他們的母語教學。「由於桃園地區以越南的移工、新住民為大宗,因而母語教學先以越南語為主,邀請在台灣讀書的碩博士生用越南母語教通識課程。剛好今天開課。」林周熙說,為讓新住民第二代了解自己父母的國家,去年曾辦夏令營,收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畫作、拓印、色彩、歌曲、照片、紀錄片、美食等,滿足孩子好奇心,進而了解東南亞各國特色。

提供分享式書店服務

望見書間(South East Asian Migrant Inspired)簡稱SEAMI,是英文SEE ME的諧音。負責人林周熙說,他常到台北以外地區,感受到藝文關懷的缺乏,尤其大桃園地區有近十三萬的東南亞移工、外勞,周末卻沒有一個可以讓他們放鬆休息的友善空間,於是開始規畫創立書店。

「望見書間成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賣書,而是希望成為生活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們的文化堡壘,不論是越南人、泰國人、菲律賓人或台灣人,都能聚集在這個空間看書,彼此有更多文化交流。」林周熙說,希望以「分享」、「相互理解」與「多元美學」等三個理念,打造一個品牌,提供「分享式書店服務」、「社群媒體近用服務」和「個人出版服務」等,目標在打造一間開放式的全民空間,讓每位來店的東南亞新住民、移工和台灣民眾都能悠閒自在地參與經營和利用。

林周熙表示,「望見書間」目前藏書僅一千二百多本,若加童書、繪本共是二千本,但書店中的書是只借不賣,鼓勵借書人還書時也能捐一本書,這是一種「分享式書店服務」,提供新住民和移工免費的母語圖書交換服務。同時也以「帶書人」行動,鼓勵新住民、移工和各方熱心民眾在往返東南亞國時,帶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與全民分享。

書籍只借不賣,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究竟書店會不會有營運問題,林周熙是從另一方向思考,他表示移民工已是經濟弱勢族群,願意來到書間也必然是愛書人,既然有閱讀需求,他只會鼓勵借書人借閱後,再募集圖書回來給其他同胞閱讀,若很喜愛某本書,望見書間會為讀者代訂所需書籍。「另外,望見書間也引入移工從東南亞陸續帶回來的小產品,協助陳設、義賣,再由移民工自行決定贊助書店多少費用。」

林周熙強調,他希望以「信任」打造人與人的連結,因而對於前來借閱的民眾就是採取信任制,只須確認民眾的證件就可以借閱,但這樣的情況長期下來卻出現了新的問題,有些人借書做研究遲遲不歸還書籍,甚至希望明年再還,讓林周熙有些失望。

書籍對望見書間來說是得來不易的資源,林周熙認為,「這些書籍對於多數的移工是很珍貴的東西,不應該覺得新奇就把書籍帶回家收藏。」林周熙鼓勵捐書的新住民和移工,在第一頁寫些話和故鄉人溝通交流,讓下一位讀者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書。透過這些東南亞讀者對閱讀的熱情,「望見書間」的書籍量還是會不斷的增加。

寬容服務台灣新住民

過去因為資訊不發達,許多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媽媽,因為語言不通,往往不能和外界連絡、溝通,造成個性上的自閉,不願開口說話,望見書間採「社群媒體近用服務」,設立電子設備,錄影或採訪跨國移動者的心聲,希望每位跨國移動者將自身故事用有趣的方式流傳下來,書店內每日將影音、文字刊載至官網或社群網站,更能證明「人的存在」,維護「發聲」的基本人權。

林周熙表示,幸好現在通訊發達,讓新住民媽媽可以了解生活周邊事務,也積極參與許多同鄉、朋友的活動,像是有位泰籍新住民媽媽,原本認為孩子只要在台灣好好讀書即可,每次回泰國都不會帶孩子回去,孩子卻很想了解媽媽的母語及泰國的風土民情,林周熙鼓勵小朋友帶媽媽來參加「望見書間」活動,改變這位媽媽的想法,增進親子間情誼。

桃園當地多所高中也都鼓勵學生參與望見書間的服務工作,像是振聲高中高二學生田安淇,明年要舉辦畢業展,安淇請越南籍的媽媽用口述方式說出她的故事,及越南家鄉的人物情境,田安淇召集同學畫出這位媽媽的故事,現已收集成冊。

除參加畢業展外,望見書間也將其作品出版社區刊物。林周熙指出,望見書間推出的「個人出版服務」就是以小型創作市集為目標,讓愛繪畫的朋友、會雕刻的朋友、願意編織的朋友,利用工作閒暇時間生產文藝創作,讓每個東南亞「素人」都能解放想像力,創造土地發展式的台灣/東南亞藝品。

打造一個品牌與推動一個意念有賴多方促成,林周熙希望,更多新住民媽媽能有勇氣上台分享自己故事,增進親子關係,希望書店的活動可以影響一些年輕人,將來學業有成,能有更寬廣的包容心,為台灣的新住民服務。

林周熙也希望未來「望見書間」能朝社會企業發展,這是一條長遠的路,只有不斷努力向前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