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望見書間 東南亞移工文化堡壘 郭士榛 |2016.05.08 語音朗讀 501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望見書間創辦人林周熙。圖/望見書間提供 望見書間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圖像。圖/望見書間提供 工業區越南籍移工在望見書間學習中文,並指導高中學生書寫越南文字。圖/望見書間提供 小朋友認真學習。圖/望見書間提供 望見書間舉辦小朋友語文課程。圖/望見書間提供 泰國朋友在店內進行語言交流與語言師資培訓課。圖/望見書間提供 文/郭士榛 走到桃園後火車站,只見東南亞商店林立,路上隨處就能偶遇外籍勞工,讓人忘了身在何處,按圖索驥,在巷弄中找到了台灣第一間東南亞書店「望見書間SEA Mi」。負責人林周熙表示,書店提供包括菲律賓、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書籍的借閱與閱讀空間,未來希望能成為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文創的育成基地。 望見書間位於四層樓建築,一樓是書店、二樓以上設置討論空間,時常舉辦講座,也做為東南亞各國母語的教學教室。林周熙表示,今年書店朝向籌辦「創想學院」出發,針對泰國、印尼、越南的移工、外勞第二代,用他們的母語教學。「由於桃園地區以越南的移工、新住民為大宗,因而母語教學先以越南語為主,邀請在台灣讀書的碩博士生用越南母語教通識課程。剛好今天開課。」林周熙說,為讓新住民第二代了解自己父母的國家,去年曾辦夏令營,收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畫作、拓印、色彩、歌曲、照片、紀錄片、美食等,滿足孩子好奇心,進而了解東南亞各國特色。 提供分享式書店服務 望見書間(South East Asian Migrant Inspired)簡稱SEAMI,是英文SEE ME的諧音。負責人林周熙說,他常到台北以外地區,感受到藝文關懷的缺乏,尤其大桃園地區有近十三萬的東南亞移工、外勞,周末卻沒有一個可以讓他們放鬆休息的友善空間,於是開始規畫創立書店。 「望見書間成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賣書,而是希望成為生活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們的文化堡壘,不論是越南人、泰國人、菲律賓人或台灣人,都能聚集在這個空間看書,彼此有更多文化交流。」林周熙說,希望以「分享」、「相互理解」與「多元美學」等三個理念,打造一個品牌,提供「分享式書店服務」、「社群媒體近用服務」和「個人出版服務」等,目標在打造一間開放式的全民空間,讓每位來店的東南亞新住民、移工和台灣民眾都能悠閒自在地參與經營和利用。 林周熙表示,「望見書間」目前藏書僅一千二百多本,若加童書、繪本共是二千本,但書店中的書是只借不賣,鼓勵借書人還書時也能捐一本書,這是一種「分享式書店服務」,提供新住民和移工免費的母語圖書交換服務。同時也以「帶書人」行動,鼓勵新住民、移工和各方熱心民眾在往返東南亞國時,帶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與全民分享。 書籍只借不賣,聽來有些不可思議,究竟書店會不會有營運問題,林周熙是從另一方向思考,他表示移民工已是經濟弱勢族群,願意來到書間也必然是愛書人,既然有閱讀需求,他只會鼓勵借書人借閱後,再募集圖書回來給其他同胞閱讀,若很喜愛某本書,望見書間會為讀者代訂所需書籍。「另外,望見書間也引入移工從東南亞陸續帶回來的小產品,協助陳設、義賣,再由移民工自行決定贊助書店多少費用。」 林周熙強調,他希望以「信任」打造人與人的連結,因而對於前來借閱的民眾就是採取信任制,只須確認民眾的證件就可以借閱,但這樣的情況長期下來卻出現了新的問題,有些人借書做研究遲遲不歸還書籍,甚至希望明年再還,讓林周熙有些失望。 書籍對望見書間來說是得來不易的資源,林周熙認為,「這些書籍對於多數的移工是很珍貴的東西,不應該覺得新奇就把書籍帶回家收藏。」林周熙鼓勵捐書的新住民和移工,在第一頁寫些話和故鄉人溝通交流,讓下一位讀者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書。透過這些東南亞讀者對閱讀的熱情,「望見書間」的書籍量還是會不斷的增加。 寬容服務台灣新住民 過去因為資訊不發達,許多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媽媽,因為語言不通,往往不能和外界連絡、溝通,造成個性上的自閉,不願開口說話,望見書間採「社群媒體近用服務」,設立電子設備,錄影或採訪跨國移動者的心聲,希望每位跨國移動者將自身故事用有趣的方式流傳下來,書店內每日將影音、文字刊載至官網或社群網站,更能證明「人的存在」,維護「發聲」的基本人權。 林周熙表示,幸好現在通訊發達,讓新住民媽媽可以了解生活周邊事務,也積極參與許多同鄉、朋友的活動,像是有位泰籍新住民媽媽,原本認為孩子只要在台灣好好讀書即可,每次回泰國都不會帶孩子回去,孩子卻很想了解媽媽的母語及泰國的風土民情,林周熙鼓勵小朋友帶媽媽來參加「望見書間」活動,改變這位媽媽的想法,增進親子間情誼。 桃園當地多所高中也都鼓勵學生參與望見書間的服務工作,像是振聲高中高二學生田安淇,明年要舉辦畢業展,安淇請越南籍的媽媽用口述方式說出她的故事,及越南家鄉的人物情境,田安淇召集同學畫出這位媽媽的故事,現已收集成冊。 除參加畢業展外,望見書間也將其作品出版社區刊物。林周熙指出,望見書間推出的「個人出版服務」就是以小型創作市集為目標,讓愛繪畫的朋友、會雕刻的朋友、願意編織的朋友,利用工作閒暇時間生產文藝創作,讓每個東南亞「素人」都能解放想像力,創造土地發展式的台灣/東南亞藝品。 打造一個品牌與推動一個意念有賴多方促成,林周熙希望,更多新住民媽媽能有勇氣上台分享自己故事,增進親子關係,希望書店的活動可以影響一些年輕人,將來學業有成,能有更寬廣的包容心,為台灣的新住民服務。 林周熙也希望未來「望見書間」能朝社會企業發展,這是一條長遠的路,只有不斷努力向前行。 前一篇文章 讀者溫馨故事 僑生安頓身心的所在 下一篇文章 開啟時代大傾聽 文化是一把鑰匙 閱讀作家龍應台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流量國度》顛覆世界 造就自媒體盛世【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