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結束前眾人合唱〈惜別歌〉,大家唱得真情流露,還有人頻頻拭淚。
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宜興副市長尹志華(右)昨陪著大師入場,他三天都來聽講。
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記者阮愛惠宜興報導】星雲大師宜興素博文化講壇〈禪的生活文化〉來到壓軸場次,前兩場的口碑效應下,昨天第三場人數爆量。星雲大師讓大眾靜坐三分鐘後,直接進入主題。大師連三場都講「禪」,但場場各有角度,諸般譬喻、巧說妙解,就是要讓大眾隨個別的根器、閱歷、心境,都能有所領悟。
大師此場以「苦行」法門、「認錯」法門及「不說破」法門,來講解「禪」在生活裡的體現。大師說,人生為什麼要吃苦?因為不吃苦哪會有快樂。未熟的鳳梨好酸,但經過風吹日曬的熟鳳梨又香又甜。鳳梨的甜從苦澀而來,人生中,苦亦是增上學習的力量。
大師早年家貧,撿糞換錢助家計;出家後更苦,但「挑柴運水煮飯都是禪」,十年的苦行,讓他來到台灣後,即使在最艱難的白色恐布時期,都有寺院願收留他,只因住持看得出來,他能吃苦。
四十歲開始,大師更訓練自己六根並用,大師說:「如果沒有吃苦的觀念,我今天只是平凡普通的人。我今年九十了,還是從早到晚,分秒不空過。」
學習「認錯」,更是修禪的重要法門。大師指出,認錯要有勇氣,但認錯能解決很多問題。在台灣,曾有很多人毀謗佛光山,但大師都以「你對我錯」的態度應對。「現代人理由太多,大家都不肯認錯。其實認錯比較容易進步,能不斷向苦奮鬥、不斷向錯低頭,就是『慚愧』,也是修行的第一方。」大師說。
許多人連聽3場
場場有不同領悟
修行還有很多方法。大師指出,佛教裡解決是非,有一個很高竿的方法,就是「不說破」。為了開示信眾的迷惘、為了滿徒眾的願,大師都曾運用「不說破」的法門,替對方留情面或讓自己揹黑鍋,但最後都得到最圓滿的結果。大師指出,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人性」顧好,佛法自然流傳出去了。
因為大眾反應熱烈,大師的心情也格外歡喜,最後加送一個「發財」的修行法門。大師說,要是有「誠信」,叫化子都能發財。發財如種田,良田若不播種也用。好田要有好種子才有好收成,布施就是一定豐收的好種子。
大眾聽了演講後深受感動,掌聲久久不斷,大師離席後大眾還不肯散去。南京藝術學院的嚴旭雯,連三天都來,她表示,第二場已對她的人際關係有莫大啟發,第三場更是豐收。南京的自由作家黃陽也是三天都來,她說大師教導的正知正見,對從事教育工作的她,有非常重要的觀念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