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笑並非人類獨享的專利,而是人類和許多靈長類「堂兄弟」共同擁有的特性。笑起源於什麼?德國人類學家認為,作為一個行為符號,可能在三千五百萬年前就有了,那是高級靈長類動物和更原始的種類「分家」的時候。最初的「笑」是早期較高級靈長類動物群落內部相互表示和平、喜愛的一個行為。狒狒的笑聲甚至十分「豪爽」,而猩猩的笑是輕輕地咧開嘴並發出愉悅的聲音,已經與人類的笑極其相似。
科學家說,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會笑的靈長類動物「有明顯的進化優勢」。牠們能夠在種群內部改善關係、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從而繁育和撫養更多的後代。美國生物行為學家說,在靈長類這樣的社會性動物中,必然要有一種行為符號,來確認各自的地位、表示和平的意願,並把相互嬉戲與殘酷的殺傷行為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