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春雨綿綿,看看日記,二、三月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日子下雨。雨下久了,不免令人煩鬱。
圖/王岫
入春以來,春雨綿綿,看看日記,二、三月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日子下雨。雨下久了,不免令人煩鬱。
圖/王岫
文與圖/王岫
入春以來,春雨綿綿,看看日記,二、三月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日子下雨。雨下久了,不免令人煩鬱。
三月十七、八日,氣象預告會有兩日好天氣。十七日早上,果見有柔和陽光灑進屋內,老妻乃說,趁放晴到陽明山竹子湖走走吧!
等到搭捷運到石牌站要轉小公車,竟又飄起雨來了。待到竹子湖,一片煙雨濛濛。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山上雨景風光固少見,但起大霧時,連海芋都快迷失於眼裡了。
我嘆了口氣,連氣象局應許的好日子,還是被春雨來攪局了。春雨如絲,不會成災害,也是農民春耕所需,故自古詩人都詠頌春雨,最有名的當屬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春雨潤物細無聲,在韓愈的《初春小雨》裡,則是「天階小雨潤如酥」,不管「無聲」或「如酥」都好,沾衣欲溼的春雨,在竹子湖窪谷地型,卻形成茫茫煙霧,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不清田田海芋。
只得草草逛逛即下山。本以為山下會恢復好天氣了,然黃昏未到,又下起雨來,真應了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公車上所見的台北市區,還是籠罩在「多少樓台煙雨中」。 晚上看臉書,有網友在罵氣象局預報不準,害他沒帶傘又少穿衣服出門。氣象局某專家只好訕訕然說:「抓到天氣突變的元兇,是個隱藏的雲雨包……」唉!他可以說:「春天後母心」,天氣說變就變,沒得準,就可以嘛!
春雨偶來才美,但今年台北春雨日子連續且過長,有時讓美事成缺憾,也不免讓人沮喪。莫說天天撐傘出門麻煩,連晚上聽著雨聲,也沒有陸游「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悠然,反而是雨水打在後陽台遮雨篷上叮咚、滴答的吵雜聲讓人難以入眠。實則,我也憂心,樓下屋外門坎處有隙縫,雨水又會滲入樓梯間,明天又得去擦拭抹乾一番,這下更難入眠了。
十八日,天氣轉暖,但春雨反而淅瀝淅瀝下得更多。晚上歸來,見到更可怕的現象,公寓樓梯間牆壁竟然滿是水珠,滴滴泫然欲下,有些地板也潮溼或有小水灘了。搬來居家三十年,還沒見過如此嚴重的反潮現象。我連忙拿抹布擦拭璧面,拿拖把清理地板,忙了一個多小時才喘口氣。再趕緊上網查資料,才知道春季轉暖吹南風,房子若沒把向南的門窗關上,春雨的溼氣容易飄進室內,讓樓梯間或屋內牆璧潮溼甚至於有「流汗」的現象。這一驚,我趕忙去關緊樓梯間花台那扇窗戶,而屋內也趕緊開起去年夏天以來就沒啟動的冷氣來除溼,電扇也讓它轉動一番。我再仔細查看室內,竟然連冰箱外殼,都會冒著水珠,彷彿春雨隨風潛入室內呢!
唉!春雨的文學境界雖美好,但現實中,希望還是不要依依不捨而久坐才好——斜風細雨總須歸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