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真正開花在晚上,花朵在夜晚初開時為白色,然後漸漸變成淡粉紅,待翌日再從淡粉紅轉至鮮紅色。
圖/王岫
文與圖/王岫
行路去紀州庵文學森林看席慕蓉的攝影詩展,經過廈門街隱地先生的爾雅出版社,大門雖因是端午連假而關著,屋簷上卻開滿著垂吊著的使君子花,綻放出豔紅的色彩。
每隔一個月,總會去紀州庵看看藝文特展,也大多會經過爾雅出版社,卻不曾發現它的屋簷上種了使君子。或許短短花期,開花時我不一定路過吧,正如爾雅門前的一幅文字:「在有限的生命裡,種一棵無限的文學樹」,隱地先生耕耘文學出版社,生命力再強,總不過百年,但在文學史上,已留下不朽後蔭;屋簷上的使君子花,花期或許只一、兩星期,但只要根種留存,仍然年年會盛開花朵。
其實我看到爾雅屋簷上的花,會知道是「使君子」,還是近一、兩年來經常走過植物園綠廊的關係。植物園著名荷塘邊的綠廊曲徑,雖都有藤枝鋪滿上頭,以供遊客避雨、防曬,或供鳥兒前往休憩、駐足;但記得二、三十年前,這綠廊上種的是九重葛,花期雖較長,但總不免單調些。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綠廊分區塊種了紫藤、野薔薇(多花薔薇)、凌霄花、使君子等不同花種,因此,從春天到夏天,不同時期,就有不同花開,繽紛燦爛些了。
去年開始,老妻常去植物園賞花、拍照,跟班的我,自然也開始留意到各種花朵的花開花謝,也因此知道了使君子。但也只是知道它花朵豔紅而已,未曾去了解它的特性。我亦只知道旁邊的解說牌上,印了一首宋朝翁元廣有關使君子的詩:「竹籬茅舍趁溪斜,白白紅紅牆外花。浪得佳名使君子,初無君子到君家。」
今年,我發現凌霄花開的初夏,和使君子花的盛開,有些重疊;初夏,凌霄花開過,尚有餘花時,使君子花就爭著要對遊客展露新生命的來臨了。如今,經過爾雅出版社,竟發現這裡的屋簷也種了使君子,不禁激發了我的好奇心,終於查了資料,才知使君子花其名出自北宋一位叫郭使君的醫生,他發現這種原名叫「留球子」的植物果實,可治腹脹和為兒童驅蛔蟲。而且,使君子真正開花在晚上,花朵在夜晚初開時為白色,然後漸漸變成淡粉紅,待翌日再從淡粉紅轉至鮮紅色。
唉!怪不得翁元廣的詩中說:「白白紅紅牆外花」,使君子的花顏,會依照時間而不同呢!不管是植物園,或爾雅出版社屋簷上的使君子花,我們大抵都是白天看的,怪不得都是鮮紅色的紅。
好奇心之下,於是,隔天,我們特意在天色昏暗後,趁著僅餘絲微幽光的時刻,到植物園夜訪使君子。
也的確看到有些粉色或白、紅相雜其間的花了,相信到真正夜晚,新開的花朵是白色的。而且,似乎鮮紅色時,她就垂吊展花姿,若是粉白的,她就平行延伸;含苞待開的白花,就昂然向天了。真是有趣呀!不僅顏色朝晚有別,連花的姿態也因時間有異而不同呢!
雖不是第一次晚上到植物園,卻是第一次去造訪名叫使君子的花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