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平北路靠近社子島附近的台北花卉村觀賞紫藤,看到掛盆栽的木板裝飾牆上,懸掛著印度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的一句話:「大地因花草而成可居之所」。圖/王岫
到延平北路靠近社子島附近的台北花卉村觀賞紫藤,看到掛盆栽的木板裝飾牆上,懸掛著印度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的一句話:「大地因花草而成可居之所」。圖/王岫
文與圖/王岫
到延平北路靠近社子島附近的台北花卉村觀賞紫藤,看到掛盆栽的木板裝飾牆上,懸掛著印度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的一句話:「大地因花草而成可居之所」。
想想,春節期間,到陽明山台北市公園管理處的「花卉試驗中心」遊逛時,也在茶花暖房裡的牆上,看到一句詠頌「花」的詩句,還是以英文寫的呢。我回家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句詩出自泰戈爾著名的《漂鳥集》第23首,翻成中文是: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的沉默著?」
「我不過是一朵花。」
這首詩表現了花朵在風雨中,默默忍受著風吹雨打,熬不過去的,落花化作春泥更護花,熬過去的,明日依然展露笑靨給賞花人觀賞。
泰戈爾是著名的朗誦自然界的詩人,所以,翻閱他的《漂鳥集》,歌詠花草的還不少,怪不得台北花卉村和「花卉試驗中心」都要引用他的名句或名詩。其他我們較熟悉的有關泰戈爾寫的有關花草的詩句,如:「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卻擁有你足下的土地!」、「幼花開了它的蓓蕾,叫道:『親愛的世界呀!請不要萎謝了!』」、「大地借助了綠草,顯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只管走過去,不必逗留著去採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會繼續開放著。」、「綠葉戀愛時,變成了花;花崇拜時,變成了果實。」……等等。
泰戈爾歌詠自然,也多讚頌花草,乃因大自然中的植物,提供許多我們可食之物,而植物中許多美麗的花草,更提供我們心靈和精神上美的感受,要不然大家為何要去賞櫻觀楓,或去看流蘇、桐花的?假日,也愛帶著孩子們在青青綠草上奔跑或躺臥?
如果沒有身處大自然的花草之中,大家也會盡量布置有花、有草的居家環境,這不就是奉守著泰戈爾所說的:「大地因花草而成可居之所」了嗎?我們去歐洲鄉下旅行,有些地方雖然是窮鄉僻壤,但家家戶戶還是知道在窗台擺置鮮花綠草,讓鄉下看起來就有鄉下的靜和美。我自己居住台北的巷弄,老實說,大部分的房子都老舊了,巷子裡到處停滿汽、機車,景觀也不甚好看,但有家住戶在一樓房子前掛滿他栽植的美麗蘭花,再加上大部分住戶也知道在陽台蒔花種草,還有隔鄰衛生所布置管理的一小塊綠草花園;所以這條巷弄,還算頗有綠意的,降低了一些不好景觀的氛圍,成為還算可居之所。
這種可居之所,有時延伸至整個社區。有次到芝山岩踏青歸來,路經山下一社區,發現這兒從路邊的人行道到社區公園、里民活動中心,處處都有生態公園、綠色隧道或扇型菜圃,千嬌百豔的各式小野花,活躍地穿插奔放於草坪或花架上。這社區在中山北路旁還設置一個五線譜下的小花圃地標,據說五線譜是一首「貓頭鷹之歌」的音符,象徵社區的一段爭取環保的歷史,但我覺得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像海浪起伏的譜線,和如旗幟飄揚的音符,讓底下花圃的小野花也活躍起來了──像張著嘴兒唱著歌兒的小野花們呢!
怪不得這社區說他們最有感情了,也真的就如泰戈爾所說的可居之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