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舟遊河
圖/王岫
看火車過鐵橋
圖/王岫
文/王岫
一年一度的宜蘭綠色博覽會,總會抽空去走走,欣賞一下滿山的翠綠和武荖坑溪畔遍開的天人菊。
今年五月也去,但在到綠博會場大約兩、三站前時,國光號的司機突然廣播說:「左邊那塊綠地,是上星期才開幕的『冬山河生態綠舟』,各位乘客回程時可搭本公司一七六六班車前往參觀……」
司機好心為公司宣傳車班,卻讓我瞬間一瞥到那塊翠綠的草地和河流,太心動了!於是中午提早結束綠博會的行程,趕去那裡。
我不禁要感謝司機先生的介紹,要不然我還不知道,宜蘭縣多了這一處可供遊憩、休閒、遊河、爬小山、健走森林,還有──「猜火車」的地方呢。
名叫「冬山河生態綠舟」,後面又括弧寫著「森林公園」四個字,的確是台灣少見的活動功能多元化,又有絕美景致的地方。選在今年四月底的世界地球日開幕,更有其特殊意義。
絕美景致台灣或許他處也有,但可以悠然散步於草坪小徑、遊走於森林步道吸取芬多精、搭小舟遊河於一彎環繞此綠舟的冬山河上;閒暇時,再仰望跨過此綠舟和冬山河上的鐵橋,便沒有這樣的地方了。
經過此鐵橋的北宜線火車,園方統計有十二種,故引用《猜火車》的電影,在與鐵橋平行約五十公尺外的河上,另建一木棧橋,供遊客近看北宜線火車轟隆轟隆經過,稱此為「猜火車」區。木棧橋上也立了十二種火車的介紹牌示,鐵道迷相信會很開心。當然,說十二種火車或許取巧些,因為光是自強號就分為太魯閣自強號、普悠瑪自強號、推拉式自強號、柴聯自強號;電聯車又分為EMU500、700、800型的,和莒光號、復興號、藍皮普通車以及水泥貨車、石斗貨車等等;但遊客若在木棧橋或草坪上,邊看夕陽,邊猜下一班經過的火車是什麼車型,也未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於是乎,這就是他處少見的多元化休憩、活動功能。然而能如此,當然與此處的天然環境有關。我從導覽圖看,此處綠舟,是由冬山河和大員排水溝及其他小溝渠圍繞的小「綠洲」或小島,但這綠洲大概長得像是冬山河上的一葉方舟,加上宜蘭縣過去綠化及環境維護有成,這地方就開發成兼具水鄉、森林的生態園區了。而此園區恰好也接近冬山火車站,雖是小車站,但站體以往就以風箏造型吸引遊客,離車站不遠處,更有這座跨越冬山河的古樸鐵橋,於是結合火車站觀光,形成了這迷人的多元生態園區。若說教育功能,也很豐富──在大員排水溝外,便是比鄰的一片阡陌縱橫的水稻田區,和怡然的農村聚落,要辦理大自然體驗營或溼地教室等活動也很方便。
我從台九省道的入口進來,便見一片青蔥翠綠大草坪,這片綠景已令人賞心悅目。沿著景觀步道,見到各種生態環境教育的布置,以書和羽毛筆呈現的裝置藝術,便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處。慢慢再走到小舟碼頭,這裡可搭六人小船或具有冬山河發展意涵的鴨母船遊河,可惜此次因時間不夠,我和老妻並未乘船。但冬山河一向是台灣親水性高的一條河川,在此能見到行舟之趣,也是台北少有的景觀,特別是有團體行動的雙人獨木舟經過河道,更是讓我回味去年的日本福岡柳川市的小舟遊河繞城之悠然。
此綠舟上竟然也有小山丘,如同羅東運動公園有個望天丘,已故作家李潼還以那裡為背景寫了一本同名的少年小說。而這裡的小山丘,名之「希望之丘」,位於跨過高架鐵道另一端的森林區內。其上還有一個特殊建築樣式的「大樹公」,和「希望之丘」都可以遠眺整個生態方舟園區,及不遠處的冬山火車站,以及綿延而來的軌道;在這裡也可看火車息息而來,與在木棧橋上近看火車如臨身飆過,有不同的體會!
半天臨時一遊,無法走完所有森林小徑及赴農村聚落探訪,但心中已大大驚豔於一片綠野和水鄉景色,並佩服宜蘭縣政府對於自然生態保護、人文歷史教育的用心,期望下次有更多的時間徜徉於綠水方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