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哭泣,這種人類本能,算是溝通表達的方式之一。奇妙的是,有些人彷彿關住淚腺這個門閥,不哭就是不哭。
不哭的人,欣賞的人會覺得這是英雄本色,有鋼鐵般的意志;不解的人,則不明白這個人為何鐵石心腸,毫不動容。
掉淚的好處多
從親密關係的角度來探討,愈親近的人愈能夠放下心防,真情流露地哭泣,而且透過眼淚,能夠讓對方明瞭,這是感傷的淚水?感慨的淚水?還是感動的淚水?
通常女人的淚腺比較發達,這和社會風氣、家庭教養有關係,爸爸媽媽看到女兒哭,多半能理解女兒可能心裡有委屈,或者身體有疼痛;然而兒子如果哭了,爸爸媽媽會既失望又生氣地說:「男孩子,不准哭!」多少男孩子的眼淚就此打住。
並不是男人比女人懂得珍惜淚水,也不是男人沒有哭的能力,而是在親密關係裡,出現了表達上的障礙,讓不少男人自認:「哭,是軟弱的表現。」「哭,是丟臉的現象。」
哭,在親密關係的互動裡,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互相示弱,彼此扶持;可以心靈分享,親近交流。人生,不就是希望從親朋好友中,找到可以盡情哭又盡情笑的友伴嗎?
最會哭的男人
莊明達,亞洲第一「沙」手,他擅長用有顏色的沙作畫,在YouTube、在金馬獎、在國家地理頻道上,他的作品每每令人驚豔。
「從小,我是一個不哭長大的人。」沙畫大師莊明達在Tutor ABC錄影,接受我訪談時,透露了他因為家庭教養的緣故,在沒有打麻醉針的情況下,讓醫生用酒精消毒他頭上的傷口,而他卻一滴眼淚也沒掉。
後來,莊明達在信仰了宗教之後,封閉已久的情緒才一一釋放而出。訪問中,莊明達談到和兩個女兒亦師亦友的互動,已經看不到傳統權威式父親的面貌,他,就是自然地、開心地與孩子共同成長。
另一位,賴鴻慶老師,是我認識的所有男士中,最懂得哭的人,聽到學員的真心分享,他哭了;看到電影的災難故事,他哭了;見到妻兒為他慶生,他哭了。
賴鴻慶原本也是淚腺緊閉的人,後來大學時參加救國團活動,性格逐漸開朗,進到職場後,接受情緒釋放訓練,又追隨海內外許多心靈導師,自己也主持身心靈工作坊,漸漸地,他的眼睛可以全自動流出傷心、快樂、驚喜的淚水。
他告訴我:「男人的眼淚,是上帝遺忘的珍珠。」
辨識不哭的人
不哭的人,並沒有犯錯,也不是有問題的人,但若想要找到在婚姻關係或工作夥伴中,能夠長期友善互動的人,眼淚,可以是一個考察的關口。
以未婚女性來說,若男伴有如下三種行為表現,那麼,須暫停腳步,進一步觀察:
一、如果男士以自己不哭為榮,常說:「我從來都不哭。」這代表在同理心的層次上,他很難與妳靠近。
二、如果媒體出現災難新聞,他沒能感同身受就算了,竟然還說出:「早死早超生」這種「無感」語言,透顯出他事不關己,親密能力有限的隱憂。
三、當女友掉淚時,這些「不哭男人」的表現就是不耐煩,還會責怪女人婆婆媽媽,說出:「這有什麼好哭的,妳的眼淚未免太廉價了吧!」
總之,要辨識交往對象是否為一位可以共同成長、相依相偎的男人,從「眼淚」便可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及端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