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女團TWICE的台灣十六歲女孩周子瑜,因遭在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黃安檢舉為台獨分子;引來大陸網友圍剿,被迫公開道歉。看她神情憔悴念稿澄清,台灣各界不分藍綠一致同情、不捨。
不經查證的「偏聽」是網路使用者的特性,更是網路霸凌的起因。網路的匿名性導致少數人為所欲為,除了惡意攻訐,眾人順手轉發電郵,隨意按讚,也許並無惡意,卻無意間加入霸凌行列,助紂為虐。
魏徵是唐太宗時的名臣,唐太宗曾經問他:「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空蔽,下情得以上通。」
中國古書中不乏類似觀點。三國演義有云:「古云兼聽則明,偏聽則蔽」,史記也評述:「偏聽生姦,獨任成亂。」都指出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聽一方的意見(偏聽),則容易矇蔽不明。
這些古訓雖是講述帝王之道,也可用來思考一般大眾。人們常用自己慣有的邏輯和思維看世界,但受限於既存偏見和個人經驗,往往忽略許多明確資訊。道聽塗說、信口雌黃,古今中外皆然,在網路世界尤易散播偏見。
傳播學中「媒體再現(representation)」理論指出,在網路上,「再現」不僅指表面「出現什麼」,而是「如何出現」,跟什麼綁在一起的問題。黃安把國旗與台獨掛勾,是負面的再現。部分「整天掛在網上」的大陸網友用自己的政治立場判斷事情,肆意攻擊,正如傳播研究顯示的:網路成癮者的敵意、妄想較高,可能提高攻擊的危險性。
人都有立場以及自身利益的考量。但不論潛意識裡的故意忽視,或一開始就以偏見去過濾、解讀各種資訊,往往使人迷失。網路上的人肉搜索、圍剿,顯現人性的黑暗面,如同西方國家近年再起的極右翼、極左翼分子,均非理性之舉。
隨著中東、北非難民激增,歐洲國家反移民、反伊斯蘭情緒在街頭、在網路蔓延。「整天掛在網上」的人如同接受洗腦,滋生誤解和猜疑,使社會衝突矛盾擴大。伊斯蘭國(IS)尤其善於利用網路,傳播極端思想,吸引不少國家的青年加入。
美國實驗心理學家品克爾指出,人們往往放大自己的不滿,低估他人的痛苦,這種認知錯覺與偏差,使流血事件反覆發生。自私自利的偏見、成見,讓每個人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視對方是惡魔。
《納尼亞傳奇》作者、牛津和劍橋大學教授CS路易斯曾談到,是非本在人心,我們天然地就知曉道德律,卻總是無法做到,「信仰之難,並非難在人的理性不夠,而是難在做不到徹底的謙卑。」
人都有想法,好的想法能帶領人突破發展的困境,壞的想法則讓人加速沈淪。美國猶太裔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指出,世界若要和平,就要尊重多元,建立包容的廣泛道德觀。若放棄多元文化主義,將導致更多暴力、死亡和悲傷。
路易斯提倡,彰顯基督教的謹慎、節制、公正和堅毅四種基本德性。魏徵建議唐太宗兼聽廣納,正需要以這四種基本德性為礎石。由這個角度看網路霸凌,即知偏聽之害,肆意「檢舉」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