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素來喜愛纏綿的才子佳人崑曲小戲,所以並不留心在北曲上,小說第二十二回寫道他經過寶姐姐的點撥後,終於認識到「北點絳唇」的精采處。原來弋陽腔擅以鑼鼓點燃熱烈的氣氛,使得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愈發豪放、蒼莽與激越!只是寶玉的興奮之情,又惹得林黛玉不愉快了。
林妹妹特用「裝瘋」一詞來諷刺賈寶玉得意忘形的樣子,真是一語雙關!因當時舞台上正上演著薛寶釵所點的《醉打山門》,而《裝瘋》卻是另一齣元雜劇《功臣宴敬德不服老》裡的第三折,說唐代尉遲敬德不肯掛帥出征,因此稱病裝瘋的故事。
林妹妹不高興今天是寶姐姐的好日子,就連賈寶玉都只顧著奉承姐姐,故藉由另一齣英雄好漢的戲碼來提醒賈寶玉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原來不獨薛寶釵懂得北曲,林黛玉在元雜劇的造詣上亦不遑多讓!更有意思的是,聽了林黛玉的話,獨有史湘雲笑了出來!可知寶釵、黛玉和湘雲這三位女主角的才學均在寶玉之上了。
其實,寶釵生日這天,大家為了討好賈母,所點的戲從《西遊記》到《水滸傳》都屬弋陽腔。這是宋元時期的南戲,以江西弋陽方言與音樂,揉合了北曲而形成的劇種。明、清兩代,已經成為大家熟悉的主要聲腔。
清代李調元在《劇話》裡指出:「弋腔始弋陽,即今高腔」。至於明代戲曲大家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更清楚地說道:「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於江西。」
弋陽縣位於閩、浙、贛三省水路交匯。東漢建安十五年(西元二一○年)始建縣,西鄰贛東撫河,北界瓷都景德鎮,南倚武夷山,自古便是「南粤吳楚孔道,舟車輻輳,人文炳乎邦國」。兩宋時期,因交通車馬喧囂,熱鬧繁華。文人王安石、梅堯臣、楊萬里、陸游都曾留宿弋陽驛館,並在此賦詩祝酒,放歌抒懷。
至南宋偏安,江西更成為主要的經濟區。曾鞏在《洪州東門記》中記載:江西每年漕運糧食乃天下之最,尤其是弋陽所產菌、茶、桔、蔗、瓜、粳、魚、果,「美比北土,富敵東吳」。在此豐饒的地區,自然吸引了無數曲藝家風湧入贛。他們先後帶來了歌舞散樂、說唱雜劇、皮影傀儡等,俱為當地官紳百姓所樂見喜聞。
自南宋紹興年間起,贛東少年傳唱南戲,以至南豐劉塤在《水雲村稿》中稱為之「永嘉戲曲」。後世在鄱陽與景德鎮相繼出土了宋代戲曲樂人的瓷俑,個個姿態表情獨具藝術性,有裝扮盔帽幞巾,緊身袖袍、短鬚髯口的武將,以及長袖圍裙、嬌媚掩口的花旦,加上螺帽弓肩,鼻梁上有白色方塊的滑稽丑角……可明、清兩代,在江西的勾欄瓦肆中,確實有為數眾多的皮影與傀儡戲,包括:提線傀儡、手端傀儡、布袋傀儡、藥發傀儡等等,統稱為南宋六大傀儡。而江西弋陽腔同時也為《紅樓夢》這偌大的繁華盛世,妝點了許多齣配合喜慶場景的精采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