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夏的音樂作品,經常直視生命本質的脆弱與多變,以及她對世事萬象獨特的,詩意地、寓言地、喟歎式的描述;種種看似不經意的指涉,透過她的音符及文字,往往針刺到人心的皺褶深處,讓人不能招架。圖/雷光夏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雷光夏的音樂作品,經常直視生命本質的脆弱與多變,以及她對世事萬象獨特的,詩意地、寓言地、喟歎式的描述;種種看似不經意的指涉,透過她的音符及文字,往往針刺到人心的皺褶深處,讓人不能招架。
雷光夏早期作品有很多是對時間消逝的執念;這些年來,因為不斷地旅行,她對空間的流轉也有更深刻的感受。
創作〈不想忘記的聲音〉時,她在時空遞變的參數裡,融進很多個人不想失去的真實經歷,包括家族記憶、感官印象、夢境及幻象等。其中很特別的一首歌〈明朗俱樂部〉,是她為因「白色恐怖」被羅織入獄,冤死的外祖父而寫的。
雷光夏的外祖父李漢湖,在一九五○年被控組織「明朗俱樂部」,而遭國民黨槍殺,死時才三十七歲。「明朗俱樂部」原是單純的勞工讀書團體,卻被國民黨以「中共外圍組織」之名,編派罪名。
雷光夏的母親是遺腹子,所有關於外祖父的事,在解密之前,她很少聽聞母親談起。「但是家族的記憶,有時不是透過眼見或耳聞,而是血緣就會產生自然的聯結。」那是很玄妙的感覺,雷光夏決定為外祖父寫一首歌。
想像烈士 追思外公
寫歌的那天早上,她剛參加完一場年輕女性友人的喪禮,早夭的意象,充塞在她的腦海,起先是模糊的,後來卻漸漸鮮明,她彷彿看見一個年輕男性,站在桌子上,窗戶打開了,他準備要飛走了。於是她寫下:「飛行的準備 摧毀了一切/書籍和照片 散落窗邊/他高高站起 翅膀在拍擊/臉上是堅決 道別的表情……時間的咒語 是否真將一切都改變/我看著他飛 那昨日青年/如今霧散去 航線是晴天」
寫完不久,有一位台大研究生來家裡,從他的研究中,雷光夏赫然了解:「以前,我看一些資料,或從長輩口中,都以為外公是交到壞朋友,把家中場地借給朋友作讀書會,才遭到殺身之禍;從這個研究中,我才知道外公不是傻子,他不是被騙或交友不慎,他有很高的理想,他是為理想而死的!」
李漢湖被捕入獄後,受到殘酷的刑求,卻始終沒有供出其他參與者的名單。「連母親都不曾見過的外公、全家族都不了解的外公,他用某一種方式啟示我,讓隔代的我去了解他。我想通了之後,一直流淚。我用這種方式追憶他,要他知道,我接收到了他給我的訊息。」雷光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