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letcher Boo
淡定,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心態,是生活的一種狀態,是「藏心術」修練到一定程度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從容、優雅的感覺。只要擁有這種心態,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會處之泰然,寵辱不驚,不會太過興奮而得意忘形,也不會太過悲傷而痛不欲生,更不會因眼前的不快而大發雷霆。因此,淡定是藏心的一個好管道。
古人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就是一種淡定的態度。每個人的生命存在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以自己的方式處世。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如己所願的事情,最好的應對就是淡定。記住:淡定是一個人的美德,淡定的胸懷能包容一切。在生活中多幾分淡定,便會多幾分泰然。
比如,在擁擠的公車上,有人踩了你一腳,這時你的反應是什麼呢?是淡然地說一句「沒關係」?還是火冒三丈,把對方大大臭罵一頓?
此時你的處境我們可以理解,車擠、開得慢,對於著急上班的人來說本來就有說不出的怒,再加上腳上火辣辣的疼,能不火大嗎?可是爭吵又有什麼用?它只能把你的煩躁發洩傳染給別人,別人也會變得更加煩躁,結果兩人大打出手,惡語傷人。本來一件小事,造成嚴重的後果;即使你能在與別人的口角中占到便宜,你還是輸了風度。相反,假如此時你擁有淡定的情緒,你就能夠為彼此著想,化干戈為玉帛。
當然,淡定並不是說要讓一個人「全無感情」,無喜無悲那是有道高僧所追求的境界。對於我們來講,淡定就是要讓自己在面對事情的時候能夠冷靜地去權衡利害關係,而不是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完全主宰了自己的行為。
如果你能多淡定些,肯定就會少做許多讓你後悔的事情,那麼你從苦惱中解脫出來的時間就能減少一些,受的傷害就會少一些。有句名言:「看得開一點,傷就少一點。」這裡的「看得開」,指的就是淡定啊!
轉念,路更寬
有一位FBI探員因得罪上司而被調到離家較遠的郊區工作。此時他已年過半百,每天還得騎兩小時自行車才能到單位,身體非常吃不消。
開始時,他對上司的這一決定超不滿,負面心理極重,總是去總部要求換個離家近點的單位。此時他感覺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沒有地方可以讓他說理去;可是得罪了上司,他調回總部的想法只能是泡影。
怎麼辦呢?難道就一直這樣負面下去嗎?他問自己該怎麼辦,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辭職,要麼適應。但是他的家庭情況並不樂觀,老伴的身體愈來愈不好,家裡需要錢,怎麼辦?最後,他選擇了主動接受,他對自己說,既然選擇不了,那就接受好了,他看開了。
之後,他每天都帶著愉快的心情早起上班,路上他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空氣,欣賞著田園風光,聆聽著鳥兒的鳴叫。這樣,他腳下的這段路程便顯得不再那麼漫長了,他的心情也不那麼糟糕了,反而感到十分愉快,到單位後精神抖擻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年後,由於他的表現出色,被提前調回總部,而且升官加薪。
此事讓他深有體會,感慨萬千。讓他最深有體會的就是凡事都要看開,這裡的看開指的就是「淡定」二字。
從此,他經常告訴他的下屬,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淡定,只有淡定才能讓自己平靜,也只有靜下來才有思考的空間,才能正視現實,並從中發現事情有利的一面,才能成功地走出消極的惡性情緒旋渦,找到快樂的一面。
但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一個事情,淡定並不是讓你消極被動,而是讓我們對待困難與逆境時保持一顆冷靜樂觀的心。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我們是不能不認真對待,據理力爭的;對生活中的某些人,我們也不能不聞不問,任其肆無忌憚。那不叫淡定,那叫冷血無情。假如我們在面對種種不幸時,能夠從容地一笑置之,這樣你才做到了淡定。
這並不是叫我們去學會自欺欺人,而是自我調整和對環境的主動適應。你要相信,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就是你的,失去了還會再來;本屬於你的東西,決不會與你交臂而過;不是你的,早晚會失去,再挽留也無濟於事。
有了這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學會說「看開」,你就會覺得生活中增加的不是苦惱,而是歡樂,這時的你才真的懂得了淡定的意義。
(摘自《別讓人一眼看穿你》,大都會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