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館學會 交流平台
博物館學會會員大會昨日開幕,近兩百位會員與會。以佛館做為南北交流平台,並與國際學者合作。
圖/陳碧雲
博館學會 交流平台
博物館學會會員大會昨日開幕,近兩百位會員與會。以佛館做為南北交流平台,並與國際學者合作。星雲大師與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張譽騰合影。
圖/陳碧雲
【記者郭士榛高雄報導】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第十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昨日首次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近兩百位會員與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蒞臨現場,為大家開示。少年失學的星雲大師,心中最感念、最掛心的就是博物館,認為多跑博物館可以增進學識和藝術修養,而文化是動力、是靈魂,唯有多重視、保存,才能讓它不斷流傳下去。
星雲大師現場即以「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名義,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給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館會員大會以前都在台北舉辦,今年首度在佛陀紀念館舉行,意在拉近南北距離。除了委員會年度活動成果報告外,同時舉辦二年一度的新任理監事選舉。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張譽騰表示,今年首度舉辦博館文創博覽會,邀請十一家博物館文創產業廠商參展,張譽騰說,博物館和文創產業本密不可分,首次舉辦博覽會,也讓大家了解博館文創的發展。
星雲大師致詞表示,國家軟實力最強的就是博物館。幼年沒有機緣進學的大師指出,博物館和圖書館才是他的學校,日後有機緣多次去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對每樣東西都好奇,透過導覽增加知識,讓他感到幸運。故宮前院長秦孝儀曾開地宮讓大師參觀,讓大師感受中華文化歷史淵源流長。
大師表示,佛教不單是宗教,也是教育,博物館與佛教因緣很深,例如敦煌就是博物館;另外雲崗、龍門,寶頂等,大師都曾造訪其藝術世界,大師認為這些藝術品讓人們昇華、提昇、超越。也指出,兩岸文化的交流,是中華人、中華文化,應當視同國寶。
努力30年《博物館法》通過
張譽騰說,二○一五年六月,經過三十年努力,國內《博物館法》終通過,年底也公布施行細則,讓台灣進入「後博館」時代,未來博館學會可以好好和政府合作,是發展「後博館」時代新契機。
張譽騰指出,現今已是數位網路科技時代,而博物館是古典機構,如何結合數位科技是一大課題。本次特邀兩位英國專家來台溝通,讓國內博物館學習博館數位化模式,亟具啟示作用。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指出,佛館二○一一年開館前籌備期間,星雲大師即指示,佛館一定要和民眾互動。因此佛館常設展有許多能讓民眾接觸、參與的數位化設施,旨在透過科技與人串連,象徵人間佛教與數位時代的接軌。
本次博物館學會會員大會南下佛光山舉辦,以佛館做為南北交流平台,並與國際學者合作。使台灣博館界在公民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強化結構深度、擴張服務領域。如同星雲大師所願,要讓國際藉著博館力量,看見台灣軟實力。
博物館學會新任理監事
理事長 張譽騰
副理事長 陳國寧、如常法師
常務理事 吳淑英、辛治寧、
張譽騰、陳國寧、
劉婉珍、賴瑛瑛、
如常法師
監事 徐天福、李麗芳、
周文豪、張善楠、
葉淑貞、廖仁義、
蕭淑貞
常務監事 徐天福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