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歲女子,多年前在台大醫院接受人工植牙手術,術後前兩年按時回診追蹤,之後卻中斷三年,直到植牙鬆動、周邊牙齦細菌感染,罹患「牙周病」才又回診。醫師表示,植牙照護不佳,三成會人工牙根螺絲斷裂或牙齦發炎等情況,嚴重者除了染上牙周病、危害健康,恐須花大錢重新植牙。
衛福部食藥署科長吳亭瑤指出,全口正常牙齒有三十二顆,國健署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口內牙齒保有二十四顆的比率僅四成二、全口無牙比率達二成五。
除了老人退化缺牙,年輕人運動或外傷碰撞,也會缺牙影響咬合,咀嚼功能,影響營養吸收,嚴重者臉型歪斜、不對稱。
台大醫院牙科部副主任林立德說,植牙不代表「一勞永逸」,前兩年尤須留意,因人工牙根與齒槽骨密合不穩定,咬太硬的食物或睡覺磨牙,容易牙根螺絲斷裂。植牙須持續追蹤,維持每半年到一年回診。
林立德強調,植牙術後保養與真牙一樣,餐後刷牙、用牙線清潔牙縫,植牙前兩年應該避免吃堅硬或堅韌的食物,齒槽骨與人工牙根密合後,結構才會比較穩定。
他建議,並非每個人都須人工植牙,部分牙齒經治療後可保留,減輕自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