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學術獎得獎人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
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康翊筠台北報導】教育部國家講座及學術獎昨日頒獎,七位國家講座主持人中,高嘉宏是本屆最年輕的得獎人;有二位已是第二次獲獎,因而晉身終身榮譽國家講座,分別是季昀與葉永烜。季昀自嘲是「笨牛」型的學者,早年求學雖然「牛步」,卻也養成一步一腳印的奮鬥精神。此外,學術獎得主之一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是首位現役軍人獲獎者。
五十三歲的台大終身特聘教授高嘉宏,長期投入肝病研究,追蹤近三千名肝炎患者的樣本,建立肝癌、肝硬化的預測模式。
高嘉宏表示,B、C型肝炎是台灣重要肝病之一,伴隨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過去要長期追蹤才能得知肝炎病人罹患肝癌或肝硬化機率,建立預測模式,透過病毒量、表面抗原、肝功能等檢測,最快一次就能得知風險。
高嘉宏指出,透過預測模式可將屬於「微小風險」的病人追蹤期拉長,降低病人到院追蹤的頻率,也可節省醫療成本。而治療上也可減少肝硬化跟肝癌發生的機率,如果B肝病人使用抗病毒藥持續治療四到五年,肝硬化的罹癌率可由百分之三到五降為百分之二,減少六成。
高嘉宏除了感謝團隊的努力,也感謝病人和家屬願意讓他們進行追蹤研究,希望透過建立研究網,讓醫學中心同步進展,並將研究傳承給學生,讓肝病在台灣減少甚至絕跡,打造一個「沒有肝病的美麗島」。
首位現役軍人
司徒惠康獲學術獎
本屆學術獎得獎人中,國防醫學院院長司徒惠康是首位現役軍人獲獎者,這也是國防醫學院五十九年來第二位得獎者。
司徒惠康擁有美國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學位,過去十年帶領實驗團隊,探討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致病機轉及創新性防治策略,利用各式基因改造糖尿病小鼠模式,解析自體免疫疾病相關基因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機制,並研發新型免疫治療策略,希望能進一步縮短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實際運用的差距,提供轉譯醫學與疾病醫療的新思維。
頒獎典禮由馬英九總統親自頒發獎座給七位國家講座主持人得主,包括清大季昀、江安世、宋世文;台大郭光宇、高嘉宏、陳銘憲;以及中央大學葉永烜。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類從缺;獲學術獎共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