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葉丙成主張「飢餓教育」,勿讓孩子從小有求必應,孩子反而會發揮創意。復興商工美工科學生張曜珅就因為從小父親不給錢買玩具,自己用瓦楞紙做機器人。圖/張錦弘
【記者康翊筠台北報導】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及台灣大學師培中心等單位昨天舉行適性教育論壇,邀請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談適性實驗教育。葉丙成表示,現在教育只想著把東西塞給學生,卻抹殺了學習興趣,應該要讓孩子挨餓,只要孩子夠餓,就會自己動手做。
葉丙成舉例,孩子喜歡吃茶碗蒸,父母總幫他準備好,他永遠不會去想茶碗蒸是怎麼做,如果有天爸媽沒空,把材料給孩子自己做,也許孩子會失敗,但他卻因此體會到茶碗蒸的得來不易。
葉丙成表示,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教結果,而非中間的過程,導致學生失去興趣,現在很多學生去補習,補習班都會幫忙整理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吸收,就像填飼料給鴨子吃,雖然很快長大,卻只是虛胖。
葉丙成的兒子就讀幼兒園時,很羨慕同學有變形金剛玩具,但他和太太不願意買,後來兒子自己用樂高機器人做出可動式關節的人型。
兒子升上小學後,很喜歡3C產品,看到別人在玩手機,兒子就像背後靈一樣貼著看,回家後也一直吵著想要,但他堅持不買,反而丟給兒子一個網站,跟他說學會後能自己做遊戲,最後兒子花十天時間,做出類似切水果的遊戲,還陸續做出五、六十種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