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東漢有位非常有名的人叫陳蕃,他是舉孝廉當的官,當過太守及尚書。《後漢書》對他的評價:「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間,數公之力也!」意思是說漢朝很亂卻沒有亡,是有好幾位大臣的功勞,其中一位就是陳蕃。他之所以有名,也是因為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的祖父曾擔任過河東太守,但到了陳蕃這一代,家道中落,不再是顯宦之家。十五歲時,陳蕃在庭院裡讀書,某天,他父親的老朋友薛勤來看他,看到陳蕃讀書的院子雜草叢生、汙穢滿地。他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你的小孩怎麼不把庭院整理乾淨,準備迎賓來訪啊?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大丈夫應該掃除天下,關心國家大事,為何要去掃一個小房間?
陳蕃的回答讓薛勤很吃驚。一方面他知道,故人之子胸懷天下,是個有大志的人。但又發現他不拘小節,沒有養成重視小事的習慣。所以他就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天下的事比你這個庭院的事複雜多了,你連你這個院子都管理不好,如何掃除天下?
陳蕃聽了這番話後恍然大悟,從此便把庭院打掃得乾乾淨淨,連讀書的几案也擦得一塵不染,養成有條不紊的好習慣,後來成為東漢有名的人物。
古人要求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讀書環境要重視,從整理書房文具做起,養成有條不紊的良好習慣,長大後處理事情就不會手忙腳亂、進退失據。
【原文】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引自《后漢書.陳蕃傳》)
【譯文】陳蕃十五歲時,曾經悠閒地獨自住在一處,庭院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看他,對他說:「孩子,你為什麼不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處世,當以掃除天下為己任,怎麼能局限於整理一間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認為他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