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整天陰雨,到了近黃昏時分,天空才逐漸放晴;天際線上乍現的那一抹藍,像隱而不失的希望再次顯現,也預示著溼冷已暫時遠離這裡。遙想兒時故居「楓樹村」,印象依然深刻——在那兒,類似此種風雨驟止的晚晴景象亦非罕見,在一日將盡之前,予人以及時的溫暖光輝,以臨去的橘色光芒映照著山頭與晚霞;儘管我明知那是轉瞬即逝,心頭依然為之一亮!
對文學名作的隔代閱讀,也受其「立言」之德的濡染,或抱持著仰慕之情來欣賞名實相副的名畫,我曾不自禁的由衷發出一種讚歎,為的是發現有些鉅著的共同命運,是作者在他們辭世前才及時完成的,那樣顫顫巍巍的,卻似乎也是命定或是天道酬勤的結果!使他們在生命裡的日常努力一點一滴終能匯為一顆恆星,而在告別全球之前發出最後一道光芒,顯得那麼難能可貴且能參天地之長久。
也曾在黃昏的土地上觸摸到晝陽留下的餘溫,一同進入夜晚;而我的一位阿妗,命慳一子的她,生前對夫家所付出的摯愛是由她的六個女兒來延續,各自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來擁有與發揮;儘管她們的阿母未能長壽來親自看見,親友們依然多有讚賞——她已將一種溫暖留在人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