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類三獎作品〈琉璃光〉,是作者翁佳慧用心持誦藥師佛經,對人生有體悟後,再根據一位比丘尼面對血癌、不畏死亡的生命故事,轉化成寫作的文本,翁佳慧說:「人生雖苦,幸好有佛法教化人心,使生命更美好。」全版圖/記者莊美昭、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郭士榛
■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類三獎作品〈琉璃光〉,是作者翁佳慧用心持誦藥師佛經,對人生有體悟後,再根據一位比丘尼面對血癌、不畏死亡的生命故事,轉化成寫作的文本,翁佳慧說:「人生雖苦,幸好有佛法教化人心,使生命更美好。」
從小喜歡文學和歷史的翁佳慧,有段時間陷入瓶頸,久久寫不出文章,於是她開始拜藥師佛、研究經書,深覺人生雖苦,但有佛法貼近生活,使人萌生希望。而「琉璃」為清淨之物,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佛家經典中,都將「形神如琉璃」視為修養最高境界。翁佳慧不但崇拜玄奘大師,近期也拜讀星雲大師文集中的《玉琳國師傳》,讓她更加親近佛法。
學公共行政的翁佳慧,在學校擔任公民課代課老師,但教課時間愈多她愈痛苦,心中出現疑問:「經濟學理論長篇大論,貧窮人卻愈來愈多。就是因為理論未實踐,社會才變得如此。」因緣際會下,她開始學佛法,體悟到法律可以治人罪,卻無法修人心;佛法教化人心,勸人悔過向善,是正面溫暖的,如同藥師佛發十二大願度眾人。
文/記者郭士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