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
圖/記者楊祖宏、資料照片
確保人民自由做選擇,蔡英文(右)視此為任何世代的台灣領導人必須做的事。
圖/記者楊祖宏、資料照片
文/記者陳忠賢、李碧華 圖/記者楊祖宏、資料照片
前言: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四年前挑戰總統寶座失利後,這次捲土重來,在國民黨選情低迷之際,穩占上風,尤其挑選形象不錯的陳建仁擔任副手,更有加分效果,在形勢大好之際,就看蔡英文能否掌握先機,爭取選民支持,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選戰只剩不到三十天,雖然選情似乎都穩定領先,但對任何民調的數字,我們都當參考,面對目前中央執政且有龐大黨產的國民黨,我們會戰戰兢兢、按部就班,全力爭取國人支持。」第二次參選總統,被蔡英文視為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她未曾忘記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的晚上,在競選總部前的那些失望、傷心的臉孔,那一晚,她跟所有的支持者說,「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
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蔡英文同時也在思考為什麼無法跨過這最後一哩路?因此決定回到民間社會找尋答案,成立「小英基金會」,就是要投入基層,希望可以由下而上凝聚、建構改革的社會力。
這四年,蔡英文看到了無數台灣人民充滿生命力的韌性與希望表現,「當你和他們在一起,會發現大家關注的並不是每天在講的政治攻防。」最重要的是生活和事業怎麼延續下去,「所以,我說過,這個國家是大家的,未來執政,我會邀請所有人和我們一起來執政。」
蔡英文說,台灣必須整個社會投入才有足夠的能量來改變這些困境。國家不團結就沒有力量,就無法保護人民。如果大家的目的都是為這個國家好,為什麼不能彼此整合一下,努力尋找出較一致的做法,讓這個社會可以團結。
「是對立、還是團結?關鍵就在政治領導人的態度。我在登記參選那天說,我們不只提出政策而已,還希望能做出有溫度的政策,從土地、人民身上長出來的,而不只是關在辦公室裡寫出來。」蔡英文說,團隊召開了無數次的政策會議,討論怎麼解決人民的問題及國家的困境。也深入去了解社會每個角落,了解人民的需要。「五大政治改革」即是為了團結國家和深化民主,「五大社會安定計畫」是為了要讓人民安居樂業,而「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則是要重新找回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
蔡英文始終相信,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民主化歷程,台灣人就是民主人、就是自由人,可以帶領台灣人民表達真正的心聲。她並不反對兩岸交流,甚至認為交流是必要的,但必須在民主的基礎上,有人民和民意的支持,並確保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對等尊嚴、公開透明、不涉政治前提的原則下,兩岸交流將有助於維持和平與穩定。
蔡英文小檔案
● 1956年生於北市中山區
● 台灣大學法律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
● 曾任東吳大學、政治大學法學教授,專長為國際貿易法、反托拉斯法等。
● 中央銀行和行政院經濟部擔任關貿總協定與世貿組織談判顧問。
● 智慧財產局委員和國安會經濟諮詢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陸委會主任委員及行政院副院長。
● 現任民主進步黨主席,2016年二次代表民進黨參加中華民國第14屆總統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