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朱買臣是漢朝著名的官員,字翁子,吳人(今江蘇蘇州一帶)。朱買臣家裡非常窮,必須靠砍柴維生,但他喜歡讀書,便一路擔著柴,一路邊走邊讀書。朱買臣的妻子也跟著他去擔柴,她勸說:「你窮成這樣,一路窮開心什麼?瞎唱什麼?」朱買臣卻愈唱愈響亮。(古人讀書是吟唱)
他妻子覺得丟面子,向他提出離婚。朱買臣說:「我五十歲時一定富貴,等我富貴後定會報答你。」他的妻子憤怒地回答:「像你這種人,最後餓死在溝裡都沒人管,還富貴呢!」她向朱買臣要了一紙休書就走了。
之後,朱買臣依然天天砍柴,邊走邊吟誦。朱買臣就快五十歲了,有次他跟著管賬本的小官,把賬本送到長安給皇帝。賬本送到皇宮,卻遲遲沒有回音,他們就住在旅館裡等候皇帝的指令。此時,大家已覺得他不是一般的隨從,而是一位出口成章,經常吟幾句古文的人。恰好他有個同縣的老鄉正受到皇帝的寵信,便向皇帝推薦他。皇帝認為他是人才,任命他為會稽太守(會稽包括今寧波一部分及紹興在內的一大片地區)。
當地官員聽說新的太守要到任,立即徵召百姓修整道路。朱買臣到了會稽,看見他的前妻和她後來嫁的丈夫正好在修路,他停下車,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一起到太守府吃飯,還送了他們很多禮物。一個月後,他的前妻在太守府裡上吊身亡,而朱買臣拿出銀兩,安葬他的前妻,這就是「負薪」的故事。
朱買臣邊打柴邊讀書,最終學有所成,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發憤讀書的典範。而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成語「覆水難收」,說的就是朱買臣。
【原文】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引自《 漢書.朱買臣傳》)
【譯文】朱買臣,字翁子,是吳地人。家裡貧困,喜愛讀書,不善於置辦財產家業,常常割草砍柴賣了來購取糧食。擔著一捆柴,邊走邊高聲誦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