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侏儒症的學生吳亭諭比其他學生晚三小時才登頂,即使臉色慘白仍不放棄。圖/中山國小提供
吳亭諭開心揮舞快比她還大的國旗,宣告成功登頂。圖/中山國小提供
【本報台北訊】北市中山國小老師崔德龍日前帶領十一名資源班孩子花了四天、連爬二十小時登上三千八百八十六公尺雪山主峰,其中一名軟骨發育不全症孩子,身高不到一百公分,需比其他孩子耗費精力,卻堅持不放棄,當她拖著沉重腳步踏頂時,早已在主峰吹風等待三小時的其他同學,列隊鼓掌,感動淚水融化所有山友疲累。
上月中旬,中山國小老師、家長、義工帶領十一名資源班學生挑戰雪山主峰。有多年登山經驗的崔德龍說,資源班中有亞斯伯格症、情緒障礙、自閉症、癲癇等症狀的孩子,兩年前,帶他們從鄰近郊山開始爬起,原本孩子動不動就喊累,但經過幾次艱難的登山經驗後,孩子不再容易抱怨,也變得更有自信。
崔德龍說,雪山雖說是百岳的入門款,但沿途崎嶇地形仍是很大挑戰,像是黑森林中石瀑、碎石坡地形,一個沒走好容易絆倒,更有許多登山路段需要手腳並用、拉繩前進,並需克服高山症的生理不適。
學生吳亭諭罹患俗稱侏儒症的軟骨發育不全症,她身高不到一百公分,一般學生走一步她就得走兩步才能趕上,平時在平地走路時,就容易軟腳、絆倒,登雪山對她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吳亭諭的媽媽說,罹患軟骨發育不全症的孩子,盡量「能不走就不走」,但這次登山,每走幾百公尺就須休息,吳亭諭仍堅持走完全程,第三天登頂,其他學生走七小時,她得花十四小時。
當其他資源班學生早已登頂時,他們貼心的在背風處等待吳亭諭,一等就是三小時,看到吳亭諭緩慢登頂時,同學、老師、山友夾道歡迎,與她鼓掌,還有學生打開水壺中的汽水慶祝。
崔德龍說,許多家長看到孩子都轉變,感動拭淚,他們未來也計畫要爬玉山,繼續挑戰百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