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以來,中國國民黨扮演的多半是執政者的角色,無怪乎洪秀柱說,國民黨不只是國民黨員的國民黨,而是屬於中華民國的國民黨,因為國民黨的路線,對台灣的命運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可說是密不可分。
基於此,所以我們關心國民黨的前途,或者更精確地說,其實是關心中華民國的將來。
距離大選只剩一個多月。從去年九合一選舉以來,國民黨便已經是士氣低落。經過十月的「換柱風波」後,更是元氣大傷。朱立倫在取代洪秀柱成為總統候選人後,隨即公布「ONE TAIWAN」的競選主軸,訴求台灣只有一個,不能分裂、只能團結。
然而,就連國民黨自己內部,似乎都很難團結。就在朱立倫競選總部成立前夕,朱立倫親赴洪秀柱官邸拜訪,兩人終於合體「破冰」,媒體因此稱之為「補上了國民黨團結的最後一塊拼圖」。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表面的「拼圖」,當然不可能解決既有的裂痕,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國民黨與一般人民的距離,而這也不是新鮮的話題。
人民其實給過國民黨許多機會。二○○○年國民黨失去政權後,改革的力量一直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內,二○○四年三一九槍擊案、二○○六年反貪腐運動,人民都站在國民黨之前,正面迎接歷史的風浪。即在去年選舉後,在社群網站上湧現的「反民粹」力量,也多是來自最樸實的一般人民,他們不是傳統樁腳,不靠政治人物關說「喬工程」,也許沒有地方派系的動員力道,卻是在國民黨一旦失去執政資源後,真正能依賴的「群眾基礎」。
國民黨在去年選舉敗後,還來不及反省如何重生,便又要面對全國性的總統及國會大選,現實的利益分配,綁架了國民黨無法回應一般人民的期待,而必須要優先滿足各派系的權力平衡。洪秀柱念茲在茲的,是國民黨不能失去自己的黨德、黨魂,當一個黨沒有了中心思想,只是一味地妥協、討好,看似滿足「主流民意」,其實是離群眾愈來愈遠。
以目前的情勢看來,政黨輪替很有可能會再發生,國會版圖也將面臨重新改組。民主政治裡,政黨輪替本是常態,然而一個衰弱不振的國民黨,顯然對國家的發展不是好事。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加上對國家忠誠、對政府監督的在野黨,國家前途才有希望,也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健全民主,防止偏激路線綁架全民的政治。
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蔡英文對國民黨提出的政策質疑,都只須輕佻地回一句:「國民黨先確定總統人選再說吧!」如今,選舉已經正式登記,蔡英文卻未能清楚表明,如杯葛辯論之事,顯然是剝奪了人民應掌握完整資訊的權利。
洪秀柱與朱立倫「破冰」,終於讓國民黨至少形成基本的團結,回歸兩大陣營對決的態勢。然而國民黨真正失落的那塊「拼圖」,恐怕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拾回,真正艱困的路程,恐怕選後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