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副校長慧開法師演講「生命的永續經營觀」。圖/記者羅佑純
【記者羅佑純台北報導】「日常老和尚教我們,遇到問題時不要只會看問題,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福智佛教基金會董事長、新竹鳳山寺住持如證法師,感謝大家參加「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論壇,一起來想方法解決社會、地球的問題。
福智團體七、八日在台北舉行「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論壇,邀請國際知名心靈環保人士約翰.羅賓斯(John Robbins)、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與副校長慧開法師、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等多位產官學人士,探討如何透過教育,促使大眾「心靈覺醒」。
明白生命價值
智慧面對未來
在「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論壇中,如證法師直指,追求物質、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盛行是現代教育問題的原因,「雖然是社會變遷造成,但我們可以改變」,法師鼓勵教育工作者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確立的人生目標,「不論是老師或學生,最好能有堅定信仰,明白人生除了賺大錢、求名利外,還有更高的生命價值」。
「佛在心中,內心有佛就不會害怕,可以勇敢開發創新。」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鼓勵年輕人要有慈悲與智慧,用智慧面對未來,但是更要有關懷生命的慈悲心。
效法典範人物
重視心靈教育
另一場「人才培育,永續發展」論壇,主辦單位邀請兩位前教育部長楊朝祥、黃榮村與林思伶,探討如何透過教育培育人才,增加社會向上的力量。
林思伶表示,現在的社會普遍生態都在追求快速成長、快速享受,卻忘了心靈教育、正向力量的重要,「如果能再回去教書,我要教學生『腳踏實地、樂觀進取』」。
楊朝祥與大眾分享「將佛大經營成溫馨校園」的點滴,他認同林思伶提出「腳踏實地、樂觀進取」的重要,並強調,雖然專業養成、學歷很重要,但是國民素質、個性積極進取、面對人生態度的軟實力,才是將「學力」轉成「學歷」的關鍵。
「現在教育欠缺心靈層面,老師應該給予學生信念、信仰,最好能幫他們找出可以學習的典範人物。」黃榮村認為教育是改變的過程,唯有透過學習、教養,才能展現更多的正面力量。
三世因果觀
生命本是永續
慧開法師專題報告,分享「生命的永續經營觀」,法師不僅從科學角度分析地球是多麼脆弱,並強調,佛教認為生命是永續的,有因果、三世輪迴,所以人生方程式才有解,「但為了防止某一世又輪迴到地球,但地球卻變得多災多難、無法居住,所以我們要善待地球」。
傳心心理治療所所長林玉華則以專業心理諮商師角度,分享「從佛法與心理治療談苦樂問題」,她指出西方心理治療認為,人類因太重視「我」而讓自己痛苦,佛教則提出「慈悲利他」解決痛苦,她鼓勵大眾要放下自我,自然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