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弱化的中產階級

 |2015.11.01
1379觀看次
字級

國內經濟成長率頻頻下修,內需景氣情況如何,百貨周年慶向來是觀察風向球之一。百貨業近日周年慶,今年人潮雖未減,但顧客購買的單價都變低,顯見中產階級的消費力受到景氣低迷不振的波及。

汽車市場也遭逆流,二○○五年達到五十二萬輛的高峰後,年年下降。至去年為三十八萬輛,今年估計略增為四十二萬輛,但進口車比率大增。今年一至七月,共賣出二十六點四萬輛新車,其中進口車占百分之三十六,比起去年同期低於百分之三十二,大幅成長。若進口車比重衝破四成,台灣將可能如「澳洲化」,完全沒有國產車生存空間。

台灣國產車僅有一家自創品牌;其餘是組車廠,為國外車廠代工組裝。政府為保護汽車工業,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台灣製零組件,才算是國產車。雖然台灣的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相當健全,一旦組車廠關廠,將難以生存。

國產車正逐漸變成進口車。以車長四點八公尺、價格八十萬元起跳的中大型轎車來說,目前僅剩和泰(Toyota)與裕隆日產(Nissan)繼續生產;其餘九家都因量產規模小,不敷經濟效益,停掉生產線,改為全車進口,而售價卻增五成。

這些「原國產車」仍屬小眾市場,因歐日名牌為搶食大餅,紛紛推出平價版,威脅同時經營組裝與進口的國產車廠。在中大型轎車市場,如賓士E系列,價格為國產車三倍起跳,一直排在全體車市(國產與進口合計)前三名之列。

而今車市走向一如百貨業,「中產階級消失了」。市場M型化,不是幾百萬元的豪車,就是六十萬元以內的國產小車;但對一般的上班族來說,這樣的小車也只能望梅止渴。

目前百貨業商品單價不高,除了市場萎縮也與大量「平價名牌服裝」崛起有關。這些平價進口服飾既有設計感,售價又親民,嚴重威脅本土品牌。消費市場出現高端與低端商品對峙現象,可見「中產階級消費群」隱形化了。

隱形化表示對經濟前景沒信心,不敢出手,把錢存在銀行。主計總處六月預測指出,今年超額儲蓄率將創新高,閒置資金過多。主計總處近日又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指家庭儲蓄率長期呈現下滑趨勢,二○○○年時還接近三成,近年一直在兩成左右。主因是薪資成長停滯,所得增加幅度小於消費增加幅度。節儉雖是美德,但只儲蓄、不消費未必好。高儲蓄率可能發生「節儉的矛盾」,即大眾因消費態度愈謹慎想儲蓄得更多,以備未來。但因資金閒置未作有效運用,導致產出減少、經濟成長衰退,最終可支配所得下降,儲蓄反而愈形減少。

希臘債務高,被歐盟要求撙節,就是一種「節儉的矛盾」。台灣民眾雖是主動自主撙節,結果可能一如希臘,甚至如日本的通縮。當家庭消費大於可支配所得,就會出現負儲蓄現象。國內調查,我國最低所得組連續八年負儲蓄,可見分配不均的情況嚴重。

現今科技新貴已不再風光,常放無薪假。今年科技大廠裁員動作多,竹科光電業比重最高,宏達電解雇數百人最受矚目。南科也關閉夜班產線,展開資遣。「中產階級消費群」究竟是隱形化,還是根本消失了,必須查清楚。無論執政與在野,都要想出具體可行的辦法來挽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