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如果每個人從小都能夠意識到「熱思考」和「冷思考」之間的差異,那麼在「強烈地渴望要」和「冷靜地正確要」之間就會做出很好的抉擇。
這一生,我們有太多機會處在兩難之間。因為在面對誘惑,或是機會來臨時,難免會有左右為難的狀況產生。
演說現場上,有位二十歲的大男生提起自己上網時間,不諱言地說:「每天平均有五到六小時是掛在網上。」
這時,我請教他:「如果你的人生可以稍為做一點改變,你願意放棄多少上網時間?」
他,沉默不語。
這一刻,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由於他還是在學的學生,通常只有眼前的娛樂,還做不到長遠的責任規畫,因此,我必須耐心地等待他做決定。
想了想之後,大男生終於說:「兩個小時吧!」
「再請教,你每天多出來的兩小時,可以安排什麼活動呢?」
這次回應快了些,他說:「一小時去運動,半小時閱讀,另外半小時和爸爸媽媽互動。」當他如此承諾時,坐在一旁的媽媽高興得頻頻擦拭著眼角的淚水,並拍手鼓勵。
冷思考?熱思考?
根據美國「棉花糖實驗之父」沃爾特.米歇爾教授的說法:「大多數的小朋友要到十二歲,才會明白冷思考可以抑制熱思考的誘惑。在此之前,孩子們只知道熱思考會破壞延宕;而冷思考,例如把棉花糖想成蓬鬆的白雲,則會降低貪欲。有個男孩就這麼說:『蓬鬆的白雲又不能吃。』」
可以說,一個人若只會「熱思考」,將被腦部杏仁核的衝動機制所制約與影響,那麼就會集中心思在「我要」、「可以怎麼要」、「趕快要」的作為上,結果功課沒寫完,已經衝出去玩了;蛋糕多吃了好幾塊;到處追女生,變成劈腿情人;還有不停跳槽,只為了求高薪,而不是做好真正的人生規畫。
懂得學習「冷思考」模式,對將來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沃爾特.米歇爾教授說:「趁著年紀還小的時候,先學會和練習一些策略來加強自我控制,長大後就容易得多。」懂得自我控制,會比較容易達成設定的目標。
這裡所謂的策略,就是讓孩子從小學習在兩難取捨之際,被訓練可以「冷思考」(轉移注意力,去延宕欲望),如此一來,就不會有類似「玩個不停、叫不動」的現象出現。
善用策略做出決定
舉例來說,我們家一個常用的策略,就是以「記時器」來作為兩個孫子的「冷思考」訓練。小朋友開始打電動遊戲時,請他們自己去按計時器,十五分鐘過後,「嗶、嗶、嗶──」一響,「想多玩一下」和「時間到了」的兩難局面,立刻壁壘分明,關機的速度也就快多了。
可以說,每個人如果從小都能夠意識到「熱思考」和「冷思考」之間的差異,那麼在「強烈地渴望要」和「冷靜地正確要」之間就會做出很好的抉擇。
常處在兩難之間,會消耗我們的心志力量,若為人父母能夠協助孩子從小學會自我控制、先盡責任、暫緩享樂……那麼,這種「冷思考」的人生態度相信可以讓孩子較快做出判斷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