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復健科主任邱正民、技術主任陳怡伶、趙班長、林芳郁院長、郭女士。
圖/記者邱麗玥
亞東醫院獨創「團體治療」和「花園復健」,幫助重症病人快樂復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陳玲芳 圖/記者邱麗玥
「中風復健」也可以變「好玩」嗎?亞東醫院獨創「團體治療」和「花園復健」,幫助重症病人快樂復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兩位從加護病房脫險的重症中風病人,日前現身分享參加團體復健的成果,感謝院方創新方法、打造優質復健環境,讓復健不再是單調、孤獨又痛苦的功課。
五十二歲趙先生,一年多以前因中風住進加護病房,驚險撿回一命,卻被「半身不遂」擊垮。經過一年多的團體復健,如今已能自己開車、搭捷運往返。趙先生與「同學們」建立起革命情誼,在復健過程中,常為同學效力,幫忙號召其他同學來上課、收卡片,還幫忙收道具,大家因此尊稱他為「班長」。
趙班長形容每次來做團體復健,「就像是來玩的,還有好多同學一起互相加油打氣!」「復健」對他們這些辛苦搏回一命的重症病人,不再是單調、孤獨又痛苦的功課。
六十五歲郭女士,中風已超過六年,起初住進加護病房和普通病房長達三個月,原本需要坐輪椅,但她意志堅定努力復健,「每星期至少一次、風雨無阻」,如今已能自己獨力搭捷運。趙班長、郭女士和他們的「同學們」,參加的是亞東醫院復健科獨步發展出來的「團體治療」和「花園復健」。
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表示,搬遷新院區後,除了室內的地板是運動專用地墊,戶外的空中花園也是很好的運動環境,室外的溫度溼度與室內不盡相同,也有陽光和微風等外在因素,對患者來說是充滿著挑戰及期待感,「到亞東醫院做復健,就好像要去爬陽明山一樣興奮」,聽到患者如此形容,讓他深信這是一個更貼近自我生活環境的空間。
亞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邱正民表示,這些包含中風、癌症和做完大手術的重症病人,目前都在亞東接受獨創的「花園團體復健」,結合空中花園和「團體治療」進行復健,讓過去曾經需要坐輪椅、拿拐杖的患者,在接受有效密集運動訓練後,約有七成可獨力上下樓梯,五成可以自行坐捷運,兩成可重回工作崗位。
他強調,「這套團體復健方式是國內僅有的」,該科甫於今年十月初喬遷至位於新院區四樓新址,較原來場地大一點五倍,病人「團體治療」的地點,包括「空中花園」,可以在陽光和清風中,一邊復健,一邊眺望景象開闊的T-Park台北遠東通訊園區。
邱正民醫師說,這套「團體治療」打破以往復健給人痛苦單調的刻板印象,SMART治療方式包含:花園療育、分級活動、同儕支持、快樂復健等核心概念,乃是藉由多元活潑富含趣味性的團體運動治療,達到復健的成效,跟一般復健「僅與機器互動」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患者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可透過病友之間的互動,彼此鼓勵及加強自信,增加社交技巧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的黃金期,使其能更容易重返職場或日常生活」。